展开

城市步行空间营造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从重联城市与创造消费两个方面,对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的营造策略及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理解。试图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分析,探讨设计技术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步行空间,重联城市,创造消费

  

  1步行空间

  现代步行空间在城市中心区的出现,其主要目的为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而采取的一种空间修补策略,随资本高强度的开发,步行空间的建设转向如何占有、利用空间和营销空间以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为资本积累提供出路。因此步行空间的设计策略转向集中化,立体化以及利益化的开发模式,以发挥空间的修补作用。

  

  2重联城市

  重联城市主要是指步行空间通过自身的要素设计,将城市中心区不同的区域连接起来,同时填补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缺失,完善其系统的整体性,缝合城市分裂。针对城市的分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其具体策略与内容。

  ①立体化的城市交通:其主要目的为提供立体化的步行与车行交通系统。通过交通立体化方式,提供较便捷的通达性,实现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在步行系统的营造中,主要通过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空中交通等形式将各个功能分区的建筑通过各个层次的空间路径连接起来,实现城市中心区的\"无障碍\"行走与街区的连贯性。

  在地面车行交通方面,主要是解决人流与车流的关系。可以通过在中心区的外围布置停车位,利用垂直交通,实现从城市外部空间到建筑内部空间的连接。在中心区内部,则通过设置完全的步行道或者局部人车混行的交通方式,通过对车流在时间以及行驶速度上的控制,保证内部交通的顺畅性。

  ②混合功能使用

  功能的混合使用的目的是实现产业功能的混合,回应由于产业调整而产生分区过于独立的城市分裂问题。一方面通过步行空间的连接将不同区域的功能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创造联系。另一方面以步行空间为载体,对城市功能结构进行补充,通过多功能的建筑群体开发,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例如北京的西单、德国的波茨坦广场区域城市设计等。

  ③自然环境营造

  主要目的为解决城市中心区由于开发强度过大而产生的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现状,实现中心区自然生态的环境重塑。通过城市公园,滨水区建设以及景观小品等内容实现。城市中心区景观公园是城市中心区自然营造措施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作为一个绿色的城市环境,一方面填补了城市空间的生态环境缺失,另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的场所。例如香港中环中心区的景观设计等。

  除了城市公园与滨水区开发以外,还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等设施实现自然环境的营造,创造立体化的绿色景观。其主要包括植物选择与搭配,与植物相结合的景观小品设计,水景设计以及立体绿化设计等。

  ④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公共空间的营造主要为在资本的选择性开发下,对城市公共空间缺乏,社会分异现象严重而采取的缝合社会关系与结构的措施与手段。主要通过城市街道,广场,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为市民提供交往的场所,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空间活动,丰富城市公共活动的内容。以城市广场,街道等开放空间为依托,重塑公共空间的品质。1)城市广场:城市广场设计首先应该尺度适宜;其次广场的设计应该注重其多功能性的发挥;再者,在空间的环境方面,配合城市的景观设计,例如大型的主题雕塑,喷泉水景,等手法,创造具有活力的场所。2)街道设计:街道设计主要为如何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感受。主要通过对街道空间的界面界定,街道的尺度规划以及城市街道家具的恰当使用等来控制街道空间的场所感受。纵向的界定主要为对围合街道的建筑界面的控制,例如高宽比的大小。而横向界定则主要是指步行街的规模,视觉视线控制等。同时基础设施的设计,包括座椅,路灯,铺地,电话亭等的形态,颜色,分布距离等,也可以方便社会生活内容的展开,营造出特定的城市空间氛围。

  ⑤文化氛围与历史记忆

  营造历史文化氛围的主要目的为对抗全球化对城市的同化作用,突出城市特色,缝合现代与历史的延续。在营造文化氛围以及传承历史记忆方面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历史建筑保护与功能置换2)历史文化活动展示3)当地建筑材料、色彩及符号的运用。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功能置换方面主要内容为保护传统的历史街区建筑与空间尺度,采取保护加维护的手段进行再开发,通过步行化,实现对于历史街区空间场所真实感的再塑造。主要采用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控制历史街区的原始风貌,对于无法修缮的建筑进行拆除,并且在拆除的历史建筑基础上新建与历史建筑风格相似的现代建筑,通过传统的地域符号,以及景观小品如雕塑等手段展示地区特有的文化历史,传统技艺以及生活内容等。对于非传统历史街区的城市中心区,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展示以及主题公园等方式,以雕塑、主题景观以及公共空间等形式提炼当地历史事件或者展示当地历史人文以传达城市文化内涵。再者利用地方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色彩以及特殊的装饰等手段,例如铺地,建筑色彩,建筑符号,装饰图案等表达地域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1009.html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透水路面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