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论文范文简述桥梁桩基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2)
③对于夹层较严重的,在在钻孔桩中心处钻一个直径75mm孔探明缺陷范围。而后以桩中心为圆心,采用冲击钻钻直径80~100mm的孔,而后人工入孔清理,清理结束后,灌注高强混凝土。此类桩的处理费用较高,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很大损失。
3桩基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3.1导管进水首批混凝土下落后导管进水,应将已灌注的混凝土用吸泥机全部吸出,再针对导管进水的原因改正操作工艺或增加首批混凝土储量重新灌注;在混凝土灌注的中期,导管进水是由于多提升导管且管口超出已灌混凝土表面时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依次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或潜水泥浆泵将原灌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全部吸出,将装有底塞的导管重压插入原混凝土表面2m以下,然后在无水导管中继续灌注,将导管适当提升,继续灌注
的混凝土可冲开导管底塞流出。
3.2导管堵管初灌导管堵管大多数是由于隔水硬球栓或硬柱塞被卡住而造成的。发生初灌堵管时,可用长杆往管内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硬物敲打导管外侧,或提升导管迅速下落振冲。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效,应将导管拔出,取出导管内物质,重新下导管灌注混凝土。
3.3灌注坍孔大的坍孔特征与钻孔期间比较相似,可用测探仪或测锤探测,如探头达不到混凝土面高程时即可证实发生坍孔。发生灌注坍孔有以下几种原因:护筒脚漏水;地下水压超过孔内水压;孔内泥浆相对密度、粘度过低;孔口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发生灌注坍塌时,如坍塌数量不大,可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坍塌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在继续且有扩大之势,应将导管及钢筋骨架一起拔出,用粘土或掺入5%-8%的水泥将孔填满,待孔位周围地层稳定后再重新钻孔施工。
3.4钢筋笼上升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后向上的顶托力把钢筋笼上浮。为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灌注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的顶端焊接在护筒或其他牢固的物体上。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灌注混凝土顶面距钢筋笼底部约1m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钢筋笼底4m 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高出钢筋笼底2m 以上后即可恢复正常速度灌注混凝土。
3.5埋管埋管一般是由于导管埋置深度过大所造成的。为了避免造成埋管事故,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埋管深度在2m-6m 之间;若已造成埋管事故,即要对该桩基进行处理。
4结语
以上几点是桥梁桩基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较为容易发生的故障及常用的处理措施。只要掌握了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之所在、出现这些问题后的处理措施,才能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到事先预防和控制,才能确保桩基的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9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