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级工程师论文国外学者对密集型城市可持续性的研究(2)

发布时间:2016-03-05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⑥边缘城市的发展策略(Finge city):30%的增长沿着城市的边缘进行,每个区域内居住和就业平衡安置。

通过模型预测的数据可以发现:在交通能量消耗、污染物质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几种特定的发展策略均比目前的情况要好,其中密集城市在这几方面都有最佳的环境表现,而边界城市、走廊城市等也具有不错的环境表现;在空气质量方面,由于密集城市对空气中微粒的分布改变不大,而聚集了更多的人口,因而在内城将使得更多的人暴露在微粒污染之下,不过其它形式的密集策略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总之,一种趋向更为集中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更为广义的密集型城市策略的理解,如密集城市、边界城市、走廊城市等)的策略,不论如何定义,都将使城市环境的整体效益得到改善。

1.2.2密集对城市局部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密集的策略将对环境质量产生以下三方面的影响:首先,较高的密度将使城市中绿色空间越来越少;其次,在功能混合的城镇中心密集策略更易获得积极的效果,而在居住区中的密集策略将会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较高的密度将使城市的街道等公共环境的质量遭到破坏。但学者们也相信通过良好的管理手段将使这一负面影响得到控制[6].另外,在Masnavi的研究中通过问卷也反映出了密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问卷显示,在功能单一的地区,邻居家被看成是环境中最好的场所;在功能混合的地区,自己家才是最喜欢呆的地方;在低密度地区,人们对宅间道路等更有好感[2].

1.2.3密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Alberty认为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城市的自然生态逐步被破坏,在密集型城市的建设中,应该尽力保持城市中小块自然土地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7].

1.3密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性的研究

1.3.1密集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密集将会促进社会公正的发展一直为密集策略的拥护者所坚信。英国学者Elizabeth Burton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25个城市进行的大量调研探讨了城市密集与社会公正之间内在的关系[8].Burton对密集型城市的各种表现、社会公正的各种表现以及对各种介入变量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并通过对大量调研材料的分析发现,过去的假设有些过于简单了,密集的各种策略并不能对所有的社会公正因素都产生正面影响,并且还有很多其它变量对社会公正产生着影响。

2、启示

2.1研究方法的启示

可以发现,国外目前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已逐步走向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城市发展来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从而可以避免在决策过程中的主观与任意[9].

2.2研究结论的启示

(1)居民已经养成的交通习惯将会对其交通方式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而与访问地点的接近性关系不大,这正是影响密集的交通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已将汽车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在小汽车普及使用并形成习惯之前,设法优化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从而使得公共交通在城市居民交通方式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2)与社会经济特点相比,土地利用有时更能解释交通量与交通方式的区别,而交通能量的消耗是衡量城市整体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因而城市建设中要不断加深和提高对市场力量和政府作用的理解和判断,通过各种社会经济政策与土地利用政策的相互配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

(3)密集型城市的策略根据城市特点的不同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我国城市普遍具有较高的密度,应根据地方的不同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城市发展策略。同时也要看到中西方城市发展的不同特点,中国城市较高的发展速度需要在建设中留有一定的弹性,综合看来,有控制的分散化集中策略似乎更易在较高的发展速度下取得更大范围的积极效果。

推荐期刊:《抗日战争研究》(季刊)创刊于1991年,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以抗日战争史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17148.html


上一篇:轨道交通论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票务组织管理
下一篇:当前城市道路现状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