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设计中开放空间的设计(2)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同时需要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同时满足正常人的使用,又满足弱势群体的使用,以使开放空间更好地满足包括弱势群体在内所有人的使用。
3.2 区域文化
最简单的说来就是,一个城市应该有一个城市的标志物,他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形象,也能够有助于人们进行识别和记忆,熟悉环境的观察者在熟悉的序列中可能积累大量的点的意向。[5] 具体来说要在设计的时候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入手,把握该片区历史渊源和传统积淀,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3.3 空间尺度
尺度,既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城市广场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它的尺度,它的空间要与周围建筑物成比例,建筑和开放空间要充分配合。[6]所有城市开放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其形状大小不一,每一个开放空间都是由若干个小空间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空间尺度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品质和氛围的形成 。尺度存在于城市形体空间设计的每个环节。因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有意义的、适合人们需求的尺度效果。
3.4 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生态环境压力,我们没有选择,必须把生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到规划和设计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发展是人类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甚至少数人的舒适和享受,还要顾及全人类的长久生存。因此,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宜人居住\"的环境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7]
3.5 公众参与
以往我国规划的制定基本上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公众基本上是被排除在外的,他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只有遵守和执行的义务。而今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必将伴随一个重要过程,即是规划和设计决策将更多的采用\"自下而上\" 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过程。[8]总的说来,公众参与是城市设计成败的关键,不仅在确定规划目标时如此,在发展和评价方案以及为获取政治支持时也是如此。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蓬勃兴起的城市开放空间也将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集会的好去处。人们为了发展自身,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变化,就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只有某个空间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吸引力的情况下,人们就会自发的来到这个空间进行活动。于是,赋予规划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实质上真正、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不论外在形式如何,那都会是一个好的开放空间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余琪.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 J] . 城市规划汇刊,1998( 6) : 49- 56.
[2] 张虹鸥,岑倩华.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的研究进展[J].2007.5(171).78-84
[3]陈孝峰. 浅谈城市广场设计[J].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2009(04):34-37
[4] [EB/OL]. http://tieba.baidu.com/f?kz=307398968
[5] 凯文·林奇. 城市意向[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5-30.
[6] 何芷若,朱建宁著. 西方园林[M]. 河南: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 84.
[7] 黄晓光.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J].广东科技2009.7(217):130-131
[8]沈清基,吴斐琼.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J].城市规划,2008,32(4):60-7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