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土保持问题的探讨与研究(2)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直接导致 \"小流量、高水位、多险情\"现象的发生,加剧了防洪压力。
3 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解决对策
3.1 水土保持工作中主要问题分析
水土流失防止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力度进行治理;投资标准与其他生态建设项目相比差距过大,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由于缺乏建后管理资金,管护责任难以明确和落实,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各级水保执法机构虽然较以往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人员少、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3.2 提高认识积极应对问题的解决
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力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实处。设立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使各项工程顺利高效地完成;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引进一些水土保持的人才,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突出重点,构建区域化治理、分类管理的新格局,全面推行按项目区立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实现了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机结合,各有侧重。
工程建设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技术线路,调整措施体系;改革补助方式,进一步加大了治理投入,集中力度,加强治理;强化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注重实效;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管理,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管理,不断提高防治水平,省水利厅应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安排部署水土保持工作。针对重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各地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不迁就,要不断提高对工程建设管理的认识,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3 加强技术指导并积极探索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同时还要借鉴先进的、成功的经验。为了克服自身的不足,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好,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处去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工程现场,提高了专业素质。积极探索,生态修复逐步拓展。按照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因地制宜,通过封育保护、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村能源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实现大面积的生态修复,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道路。
4 搞好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搞好水资源管理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其措施有以下三点:一是坡面渗蓄、工程拦蓄天上水,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因高差形成的势能,在无雨时节,上游的地下水转换为下游的地表水,维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以补给地下水,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发挥以淡压咸的作用。二是减少水库、江河淤积,使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减轻防洪负担。三是避免点源和非点源(面源)污染通过径流汇入受纳水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一切都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都建设景观水利、营造亲水空间的基础。同样,搞好水资源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蓄、拦沙效益。缺少水资源管理,就会使陆地淡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失衡,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分配上失调;就会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难以实施;就会损害地表植被,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水土流失逐年加剧。没有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就会失去支撑,失去生机和活力。唯有建立在水土保持基础之上的水资源管理才是健康的、稳固的、可持续的。
水土保持面临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等新情况,我们的水土保持工作要为实现天津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切实加大水土保持投入,继续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抓好基础对城市基建、扩建、改造建设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新天津总体发展的目标。
5 结语
水土保持是中国重要的环境和生态修复重建工程,是环境生态建设的主体。水土流失已经给我国带来了很多危害,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遵循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以保护预防为主,使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