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旅游规划系统构建中的理论及应用探讨(2)
(三)选择与组织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设计是旅游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旅行系统在线性轨迹上的投射,将各种单项的旅游产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把GIS技术应用于旅游线路设计中,可以将旅游线路定量化,并大大提高各种单项旅游产品之间的有效组合,合理安排旅游时间,以增强旅游过程中的特色[4]。
规划风景旅游区的游览路线是一项微观问题。相关旅游组织认为,旅游区通过鼓励旅游者亲自感受的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开发有趣的自然途径,使其成为旅游区的重要吸引物。对此,以设计自然游径为例,探讨游览路线在景区内的GIS辅助设计方法。
1、设计自然游径的主要特点
通常长度需限定在0.5-1.5公里内,使旅游者走完时间限定在30-60分钟之内;环形单行线路是游径的最佳形态,起始点设在同一地方;沿途设置解释系统;具有吸引力的游径景观,途中不可有坡陡、泥泞地及其他障碍物。
2、GIS辅助设计自然游径
与GIS应用其他项目有一定相同之处,GIS辅助游径设计最重要也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在于搜集数据并输入GIS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网络分析模块,通过运用GIS的相关分析功能处理与分析数据,分析最佳路径、优选出最佳方案、汇总最终结果,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四)设计景区旅游路网
1、搜集与管理路网数据
在规划景区路网中,可将有关路网的空间和属性信息经过数字化,输入GIS空间数据库,构建图形拓扑关系,图文连接关系,反映数据的三维特性,便于转换、存取、查看及更新数据。再按照地形、旅游管理等数据规划次一级地区,由属性数据文件间的连接而得到各个区域的综合属性,进而明确交通结点位置,落实一体化管理图形及数据文件。
2、分析路网数据
按照GIS的重合、分类及分析网络等多空间分析功能,在规划景区路网时,需首先分析各区间的地形、资源、经济、人口状况及资源分布等方面[5];明确各交通结点的吸引范围及力度;之后考虑状况,完善路网布局;最后叠置路网的范围、吸引力度,可实现路网的综合服务目标,进而可全面落实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3、输出路网规划产品
在规划景区路网时,GIS可提供分析网络数据表格、网络最佳图,交通流预测结果和分配交通流等,同时可预测模拟规划方案。
(五)计算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需探讨旅游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应地,旅游规划则需探究旅游环境容量和游人规模,并按照供需匹配的基本原则,动态化平衡二者间的关系[6]。
1、旅游环境容量的要义
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区在不可再生资源未耗尽,未破坏生态环境,长期稳定旅游景观的前提下,所能承载的旅游活动最大容量值,也即旅游环境容量的要义。
旅游环境系统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改变其容量;而表现为一定值域范围的旅游环境容量,可利用一定的手段来测定。对此,旅游环境容量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反馈性及动态化、测量性等多方位特征。
2、测量旅游环境容量
测量旅游环境容量涉及旅游环境各子系统间的关系,是旅游理论研究中的关键点,也是规划与管理实践中的旅游的有效工具。对此,可利用GIS辅助测量模型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的测量工作。在GIS数据库内,以矢量形式输入旅游地旅游景点分布图及旅游路线图,通过变换、配准投影,系统会重建拓扑而自动赋给每个景点的面积字段值、赋给每条旅游路线的长度字段值、之后,在各矢量要素的属性表内,添加两个字段值,即将各景点和旅游路线的容量标准和人均利用时间输入到属性表内。
通过此方式,GIS数据库内将输入所有旅游环境容量测量的变量。与此同时,各景点、路线的容量值可作为属性数据在GIS环境中以地图形式可视化、显示及查看,对比实际旅游接待统计人次数,计算其容压值,进行动态化检测景点、景区、旅游线路,以此作为调剂旅游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结束语:
本文基于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库基础原理,提出了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构建的重要技术环节。进而将可视化功能的旅游规划信息系统应用于分析客源市场,在设计旅游路线中应用网络模型与叠置模型,旅游规划过程中重点应用空间测量,全面落实了数量化、模型化及信息化旅游规划。
此外,受各种影响因素的限制,本文还有一定的欠缺之处。针对数据信息的问题,未真正深入探讨基于GIS旅游规划系统,对构建及应用规划数据库有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此,基于进一步完善的系统理论体系的前提下,依托软件技术,使研究开发系统技术得到有效加强。
参考文献:
[1]黄非亚,王晓东.GIS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5.
[2]赵俊兰,赵洪岩. 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 测绘科学.2009,(4),208-211.
[3]何雨.旅游规划概论[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4]付晶,郑中霖,高峻.GIS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92-97.
[5]郑朝洪,陈文成. 基于GIS的旅游度假区区位选址分析[J].测绘科学.2010,35(2):180-182.
[6]马勇.李玺.旅游景区规划与项目设计[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