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技术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讨论(2)
2.非结构性病害处治技术大面积麻面、露骨、平整度差等结构性病害,常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处理厚度应大于2. 5cm,施工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罩面前要对破碎板及整个路面进行修补和压浆处理。一般的麻面可不作处理,只对露骨严重部分作整段处理,可用聚合物砂浆作薄层处理,其配合比为水泥:砂=1:2,用,J6型胶液拌和至均匀稠度,在清洗干净的混凝土表面涂上IV型超早强界面剂,待稍干后,将聚合物砂浆均匀摊铺在路面上,厚度在15mm以下,抹平、整形、拉纹、养生8h即可开放交通。
3.错台处治技术对出现错台的板块,先采用压浆调整,恢复平顺,调整后仍有高差,且错台量小于10mm,可用建筑磨平机打磨掉高出的部分或人工凿除高出部分,凿除(打磨)宽度一般为10~30cm。错台量大于10mm的,在低的一侧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碎石衬平,衬补长度按高差的1~2%;也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薄层修补.修补前应用钢丝刷将原路面清理干净。
4 脱空板处治技术路面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破碎板几乎都与板底脱空有关:即使一些当时看来既没有破碎又没有裂缝的板块,其板底仍可能存在脱空,这种病害较隐蔽,但其危害性却非常之大。在路面修复中,若脱空板若不处理,即使加铺层达到20c,以上,也无法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四.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
1.从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工程实施可知,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①严格控制过渡段内路基的工后沉降量;②将路桥交界处的错落式沉降变成连续的斜坡式沉降。因此,其变形控制主要是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和路桥间差异沉降。
2.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
不同的结构型式,从桥台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逐步过渡到柔性的填土路基结构和沥青砼路面结构,其强度不一致。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同样,地面上的路堤,亦需要设置强度过渡段。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要求在刚性桥台和柔性路堤之间要加50m的强度渐变段,使用不同的级配填料,确保路堤强度过渡。如果设置50m渐变段有困难,建议渐变段长度不得小于30m。如果桥头引道不存在软土地基,若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5cm,沉降坡差按0.4%控制,则强度渐变段长度应大于13m。
3.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
在桥头引道路堤填筑过程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并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地基的沉降。只有当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路堤填土自重荷载与车辆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不致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沉降时,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高等级公路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应是保证路基的工后沉降≤10cm,沉降差小于5cm,沉降坡差≤0.4%的控制标准。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对于我国高等级公路路桥过渡段的路基条件建议:土基的CBR值≥8%,压实标准为:路面底面以下0~0.8m,路基压实度≥95%;路面底面以下0.8~1.5m,路基压实度≥93%;路面底面1.5m以下,路基压实度≥90%。
五.公路路桥过渡段设置的建议
1.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的设置措施,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减少台后路基的沉降,提高路基的刚度,尽力实现刚柔平稳过渡。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高速公路桥台后路基的沉降变形及动态变形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甚至不允许有工后沉降的发生,我国现在也有了相应的规定。
1).台后地基的处理。对一些高速公路软士路基试验研究表明,半刚性桩在处理深度较深、基本打透软弱层且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沉降速率、工后沉降都很小。挤密砂桩、挤密碎石桩在软土中的挤密约束作用小,桩体质量不易达到要求,其加固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时间较长,需进行堆载预压,处理中地基的沉降值也较大,但处理费用相对较低。
2).过渡段的几何形式。过渡段沿线路纵向的布置形式,国外大多采用上窄下宽的正梯形结构形式。我国曾有一条铁路客运专线采用了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形式,从刚度过渡来看可满足要求,但采用正梯形对桥台稳定和路基施工更为有利。
3).过渡段填料的选择。过渡段应使用强度高、变形小的优质填料,一般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中加人适量的水泥进行过渡段填筑,通常大多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当桥台背后大型机械压实困难的情况下,在级配碎石中加入水泥、使用小型机械进行夯实,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4).桥台与路基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国内外许多已建在用高速公路的大量事实表明,台后过渡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可显著改善路基与桥台在抗垂直变形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有效实现路基与桥台的刚度渐变。但还须对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更应加强钢筋混凝土搭板的设置与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出公路路桥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由桥台以及桥头的一些措施的做得不好而导致的。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讲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方面的一些技术以及路桥桥段设置的一些建议,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好安全质量的原则,做好相关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