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城市规划评职论文简述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态空间(2)

发布时间:2014-02-11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使用者对绿地的功能需求是不同的,要想创造人性化的活动空间,就必须了解人的行为,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绿地,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才能设计出最“以人为本”的作品。

  2.设计要满足游人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有归属感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即使在日常的休闲活动中,也需要有一些能触动精神层面的东西,使其感觉到这不仅是一块可以坐坐的地方,更是一块有“人情味”的场所。设计者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当设计师将自己的全部感情倾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而使用者在使用或观赏的过程中能够与设计师产生共鸣,那么他们之间就形成了很好的情感交流,这个作品也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了。那么设计师怎样才能与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呢?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多地去关注使用者,包括他们的喜好、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甚至宗教信仰。地域文脉的凸现,也是与使用者建立情感交流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独特的地域景观的构建,可以让使用者不由的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亲切感,“家”的概念从居所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社区及周边的城市开敞空间。

  如图3,北京顺城公园临近阜城门的一组“煤骆”的雕塑,我在拍照时就亲耳听到一位老先生对骑在骆驼上的小孙子说:“你知道这为什么 这些骆驼吗?”“从前,北京城里烧的煤就是从阜城门用这些骆驼运进北京的,那时候老爷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由此可见,这位老人从中想到了童年的往事,这可能就是绿地对人内在精神的触动吧。我想此时这位老人一定有一种归属感。即使周围的老平房都将拆迁,看到这组雕塑仍然能勾起老人回忆。因此,将设计的触角伸向游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富有喻意色彩和审美情调的设计,在设计中赋予绿地更多的意义,让使用者心领神会而倍感亲切,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3.街旁绿地的设计要追求趣味性、娱乐性,使人有亲切感

  绿地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者休息、社交、运动等基本需求,还应该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然、愉悦的心理需求,使人在绿地中有亲切感;感觉舒适。

  如图4 北京皇城遗址公园中,林间晶莹的大露珠,就给本来平板的绿地平添了几分趣味性。图5是日本的一个居住区中的一个很有趣味的小水景,其实原理很简单,就象我们过去用的手动压水机。平时平台上是没有水的,如果你转动旁边的轮子,水就会从平台中心缓缓溢出,在平台上形成很有趣的图案。不但是小孩对这一小品倍感有趣,就连我们这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也对它兴趣盎然,这比起一些呆板的水池喷泉当然更能引起使用者的兴趣,让使用者感到更加亲切、可人。

  4.对弱势人群倾注足够的热情

  老人、儿童、孕妇以及天生或后天有残疾的人群,这些弱势群体是人类社会的一员,他们有着和正常人平等的生存权利,虽然在日常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不能因为这些不便而剥夺了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的权利,设计师在设计中应该给予这一群体特别的关注,因为正常人可以正常使用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障碍,所以就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弥补他们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如无障碍设计就是设计师对于残疾人日常生活中不便所进行的一项专项设计。

  在设计中对弱势人群的关注,是设计中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也是社会文明度的体现。这一点又不得不提到日本的设计师,图7中,上图为北京街旁绿地的入口,几道栏杆有效地把自行车隔绝在绿地之外,可同时轮椅也被挡在了栏杆外面,使园内的无障碍设施都变成了摆设。而下图是日本公共绿地入口处的照片,设计师采用了转门的形式,控制好门的尺度,既能阻拦自行车,轮椅也可以顺利通过。图10是一个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花园,其中有给肢残的人们提供的各种园艺设施,供残疾人在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园艺工作,来进行康复、训练,还有残疾人使用进来很方便的露天烧烤设备,以及集会小会场。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为盲人设计的芳香花园,植物都是种在一定高度的花台上方便盲人和坐轮椅的人接触到植物,并在每种植物的前面、地上设有盲道砖提示,伸手可及的地方是这种植物的盲文介绍,可谓无微不至。这些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到世界的温暖,人类的爱心和人与物的和谐亲近,在这方面,日本的设计师堪称楷模。

  5.设计师要积极与游人进行沟通,了解绿地使用者的需求

  “设计必须为人”这已是当今设计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寻找一条与绿地使用者沟通的渠道,通过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反馈绿地使用状况的信息,使绿地的设计与使用对象相协调,从而设计出更令使用者满意的绿地空间,这是“人性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常常被我们忽视掉的部分。通常我们在一个项目完成后,就急急忙忙地投入到另一个项目中去,很少有机会,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回过头了解一下前一个项目的使用情况,使用者对哪一方面满意、哪一方面有不足、哪些是使用者尚未意识到,但以设计师的敏感性可以发现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反馈实际上是我们通往人性化设计的捷径。强调设计师与使用者双方的沟通、联系和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设计潮流,反对把设计与消费者看成对立的两端。这实质上反映了设计人性化的深层次的一面,标志着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向人性化的层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7128.html


上一篇:给排水评职论文发表浅谈我国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园林工程评职论文简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