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研究论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做到优质教育(2)
发布时间:2015-11-02 |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老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才会更加自然和谐,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见轻松愉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4.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老师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适当的点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并且好动、好表现。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自主研究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这样一个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及时的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
进入21世纪,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初中阶段处于人才的转型期,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优质教育将是我们未来将要长期面临的课题。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陈林
[2]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
[3]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杨祥明,甘庆军
[4]初中教学研究百度文库
论文范文:教学论文征稿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
教育价值是客体的属性与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客体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客观条件,主体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换句话来说,价值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赋予客体属性某种特殊的意义,回答的是客体属性对于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有什么用”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udengjiaoyulw/15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