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初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内容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善于提问学会内化学会探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如同只有自己在游泳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只有在创新中学会创新,产生创新的欲望。"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有些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谈,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会并进行提问:

(一)、揭题提问。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当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不变?"、"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观察提问。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如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四道例题,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哪几题是条件和问题相同,而数量关系句不同?哪几题是数量关系句相同,而条件和问题不同,哪几题单位"1"是已知的,哪几题单位"1"未知,单位"1"已知,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单位"1"未知,又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

(三)、比较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比较,并提出问题,学生就提出了:"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正、反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等问题。

(四)、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进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可培养学生提出可以直接解答难度不大的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联想提问。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联想提问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而提出问题。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我再通过演示将圆切割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再启发学生们通过联想,并让他们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提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是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一样呢?"最后在师生互相讨论后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内化

"内化"是指同学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是同学们巩固和扩大知识,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一)、从基本题练习中得到内化。

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或V

学习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又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尝试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方法的实用性,避免使用远离生活的"大道理"。尤其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的学习中的最大的不快了的事。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学生的特点采取以下几个办法来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第一,运用"顺口溜"来记忆比较复杂的知识。"顺口溜"经常是读起来特别上口的语句,如果把有些数学结论编制成"顺口溜"会带来有效的学习结果。如解析几何中抛物线的由于其焦点的位置具有多样性使得它的解析式有四种形式,同时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也分别具有四种形式,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又容易混淆。运用"顺口溜":一次项对称轴,四分之一焦点求。意思是在标准方程的情形下,一次项所对应的未知数的名称便是对称轴所在的轴,一次项系数的四分之一是焦点的不是的零坐标值;准线与焦点分居在原点的对称的两侧,它们的数值互为相反数。例如:抛物线的方程为的一次项是含有的项,所以其对称轴为轴;一次项的系数是4,4*=1,所以它的焦点坐标为(1,0),准线方程为直线。在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诱导公式的内容既多而且又不好记忆,因为公式的内容容易混淆,这是采用顺口溜:公式中的角可以统一成的形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当作锐角看。如化简,此处,所以化简之后应由原来的正弦函数变成余弦函数,因为是锐角,所以是第四象限的角,正弦函数是负的。=-

第二,运用"做中学"的方法去尝试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做中学"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提倡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去解决问题,然后再应用于实践中去。比如立体几何的学习就可以多采用"做中学"方法。三垂线定理的学习如果使用原始的教授的办法去引导学生学习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难度和不解,因为定理的内容:平面外的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在平面的射影也和它垂直。逆定理的内容是:平面外的直线,如果它在平面内的射影和平面内的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和平面内的直线垂直。定理讲授时一直在强调平面内和平面外的要求,学生很容易在这类似于绕口令的文字说明下弄得晕头转向。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采用的是运用生活中的"玩具"来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与掌控之下来完成的。学生通过玩就可以平面内和平面外的要求记得牢固,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真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udengjiaoyulw/2692.html


    上一篇:初中生物论文范文:初中生物刍议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