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气设计应用的分析(2)
4.2.7 并联电容补偿装置。选用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补偿装置。该装置型号为 TBB-400,采用在中性点侧串联电抗器的Y 型接线方式。此种接线方式具有接线简单、布置方便清晰的优点,而且针对电容器内部故障的继电保护可采用的方式较多对串联电抗器的动热稳定要求和对避雷器的通流容量要求均较低。
4.2.8 主变压器中性点设备。改造后的主变压器110kV 中性点装设有放电间隙、单极隔离开关和氧化锌避雷器可以满足对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或不接地的运行要求。由于本站35kV 出线总长仅 69km 经估算电容电流仅约 8A, 因此主变压器 35kV 中性点不需装设消弧线圈。
5.电气设备布置
变电站本次改造工程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设备改造和主控制楼的改造匕,因此变电站的总布置方案、各级电压的进出线方向和110kV、35kV 配电装置的形式基本维持不变。主控制楼的布置位置和楼外通道设置结合地形、地貌条件考虑.主控制楼主体建筑结构、通道设置和户内设备布嚣遵照规程、规范及防火要求和各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
110kV 配电装置维持原来的布置不变采用户外集中式布置。35kV 配电装置采用屋内开敞式布置,布置在单独的 35kV 配电装置楼内。
5.1 35kV 高压电缆敷设方式
2 号主变压器 35kV 出线电缆的改造是整个改造工程的第一步。该回电缆可能的敷设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为新建电缆沟敷设;第二种为采用电缆桥架在主变压器场架空敷设;第三种为采用电缆桥架沿控制窀边坡敷设。若采用第一种方式出然会与站内现有的电缆沟和排水沟交叉不利于施工和敷设。若采用第二种方式需要新建桥架柱施工盛大且必然与站内 10kV 母线交叉。若采用第三种方式不需要土建施工工程量小经济性好。因此,推荐 2 号主变压器 35kV 侧高压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明敷的方式敷设在主变压器场和10kV 开关宦之间的台地边坡上。电缆上方加装保护设施.防止控制楼的施工威胁电缆外绝缘。
5.2 主控制楼布置方式
主控制楼底层为10kV 开关柜室、通信载波机室和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宅。第二层为控制室、蓄电池室和其他一些辅助房间。根改造步骤。在脱空 10kV 侧负荷后先对现有的10kV高压开关柜审改造然后再将控制审设备迁至新建的控制室。
5.3 1号主变压器布置
因改造后的 1 号主变压器的外形尺寸为7370mm×4330mm×5190mm(
长×宽×高)。而现有的主变储油池尺寸仅有 6800mm×6200mm,故需要对 1 号主变储油池进行扩建。另外,还需在两台主变压器之间增设主变事故油池和油水分离装置。
6.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6.1 过电压保护按《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为防止 10kV 侧隔离开关断开后,主变高压绕组对主变低压绕组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过电压损坏主变低压绕组,在主变低压侧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主变 110kV 中性点除装设氧化锌型避雷器外还装有放电间隙。为防止电气设备遭受直击雷站内采用避雷针保护。
6.2 接地
在新建的主控制楼地下0.8m 处采用50mm×6mm镀锌扁钢敷设一闭合接地网作为控制楼主接地网。另外.在各层楼板上利用楼板钢筋和镀锌扁钢敷设均压网有效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改造后的控制楼的接地网和开关站的接地网有效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改造后全站的工频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0.5Ω。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均设置垂直接地体。控制楼、配电装置的现浇楼板、柱筋与地网可靠连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与地网连接点均作明显标志。
7.结语
变电站的功能是变换电压等级、汇集配送电能,主要包括变压器、母线、线路开关设备、建筑物及电力系统安全和控制所需的设施。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改造,能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科学的变电站设备改造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毛卓平.浅谈变电站电气设计[J].电力建设,2011 年 02 期.
[2] 应玮.110kV 城市变电站设计的回顾与展望[J].上海电力,2001 年 02 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ianlilw/35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