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发表本科教育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
(2)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期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要注意实验题目的难度要适当,不仅要考虑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方面的基本能力,实验原理涉及到的理论部分学生应有所了解,并根据查找的资料能总结出实验原理;同时还要考虑到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和实验教师的研究方向。学生也可自带实验题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仅起指导辅助作用。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能充分进行探索的空间。
(3)通过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建仿真实验平台,从而缓解实验教学的压力,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并加强对仪器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训练,培养设计思考能力和比较判断能力,可以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
2.3 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史
对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常常因为大学物理不是专业课程,而引不起重视,以至于不少学生不愿主动学习这门课程,即使坚持学下来,也难以深刻理解。如把物理理论与物理学史结合,将物理学史渗透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学科体系、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把理论与物理学史结合,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物理学史及理论水平,不断地去尝试总结。
2.4 考核方式
以往大学物理的考核一直以期末的闭卷考试为主,一张试卷定分数,学生考试时的压力很大,这样往往使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平时的学习和提高,这种形式很不利于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根据大学物理教学的要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制订了以考核应用能力为原则的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方式的过程化。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测试、小论文撰写、卷面考试等各个环节,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考评,把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提高到70%。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的分类调整、强化实验教学、渗透物理学史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达到在最少课时下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效果,又能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大学物理的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案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而改变,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不能变,都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去实施。
推荐期刊:《教师博览》(月刊)创刊于,是由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全国惟一一份面向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文摘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168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