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怎样构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体系

发布时间:2018-04-09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当然也会存在许多的竞争,许多独立的院校建设校园文化,以提高综合实力。在这条道路各自不断的在探索,经过数十载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不断的研究,或多或少会取得进步,但是也正因此,会踏入许多的误区。这篇论文介绍的就是怎样构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体系,也会介绍到遇到的几大误区,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误区;文化体系构建

新校园

  随着教育产业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为缓解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独立学院应运而生。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开拓了一条新途径、构筑了一个新平台。目前独立学院已达300多所,在校生100多万人学生达100多万人。如何在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独立学院中脱颖而出?如何经受住学校之间日益激烈的残酷竞争?如何突破独立院校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壮大自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将视野聚焦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1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以文化形态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的环境,影响教育的效果,以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陶冶情操、修生养性、磨练意志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进步的标志,是独立学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社会而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发源地,对社会文化起着引领、影响、辐射和渗透的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校园文化建设“简单论”,把物质文化等同于整个校园文化体系。“先天”的不足让许多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独立学院难免急功近利,“一口吃个大胖子”的心态让部分独立学院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的实践中,片面地理解了物质文化与整个校园文化体系的关系,认为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甚至简单地认为就是把校园环境搞好。误区二:违反科学原理,制度文化甚至精神文化建设走在了物质文化前。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同时指出只有当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后面的需求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由于这个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基本符合需要发展规律,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商业管理中构建员工激励制度和企业文化。误区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论”,把制度文化建设片面等同于校园内进行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作为制度文化的一个方面和体现,校园活动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也是学院凝聚力、生命力和活力的集中体现,包括思政教育、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体育竞技等各个领域。

  3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文化体系构建中的探索与实践

  3.1立足办学理念,统领校园文化体系建设

  自2000年办校以来,学院以文化强校为主题,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充分利用好学院人才结构合理、资源蕴含丰富、社会影响力较大和地域辐射较广等优势,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上,走严谨求实、注重实践、创新发展、突出品牌、独具特色的文化强校之路。

  学院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和特长、紧密关注社会现状和人才需求,精准定位院校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面向大众、以人为本、树德育人、服务区域、造福社会”的办学思想,明确提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倡导“穷究于理,成就于工,育才树人,严谨创新”的校风和“勤学重德,诚信向善,健美成才”的学风,并以此为纲领构建整个校园的文化体系、打造文化品牌。

  3.2立足高校特点,开展校园文化宣讲活动

  学院立足高校群体特点,结合学院实物和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用生动案例以及多种形式开展校史、校训等宣讲活动,增强师生员工对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同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学习,尤其是经典著作、历史名人等典型事迹方面,借此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理论修养,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认识能力。更充分发挥优秀典型人物在宣讲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挖掘师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上,增强宣讲活动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3.3立足工作实际,打造特色优势文化品牌

  学院在文化品牌打造上,一是结合各系部实际建设了一批目标导向明确、主题内涵鲜明、风格特色突出的文化工程,弘扬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爱岗敬业、师德优良的道德风尚;人才培养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实干精神;促进学生学用结合、自觉服务社会、自主创业成才等方面的创新精神。二是要抓住重大活动和庆典等时间节点,精心组织了一批参与性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文化活动。重点放在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优秀人物事迹等方面。三是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把文化建设与创先争优、学习雷锋等活动相结合。学院志愿者服务和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社会关注持续增多。四是做好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唱响校园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出勤学乐教、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五是开展文化交流传播,展示学院形象。在做好教育教学和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主要做好高雅文化进校园等工作,建立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等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学院与社会的文化交流互动,展示学院良好社会形象。

  3.4立足地域特色,打造绿色生态文化

  学院坐落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在地乐山,历史人文气息浓郁,地理风光优势得天独厚,为学院绿色生态文化提供了有力依托,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高度重视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型、园林式大学校园为平台,充分利用校园内原有地形、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以生态教育、生态文化、生态规划、生态环境、生态管理为载体,精心营造绿色生态、节能低碳的温馨和谐校园环境,彰显环境育人特色。

  参考文献

  [1]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求是,2004(18).

  [2]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

  [3]赵映振,李东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高校研究,2007(12).

  [4]马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延安大学学报,2007.4.29(2).

  [5]赵东海,梁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述略.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1).

  作者:陈磊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推荐阅读:《新校园》

  《新校园》(上旬刊)是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教育科学思想研究会协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教育期刊。本刊以“贴近教师,关注教研,牵手校长,扎根校园”为办刊方针,倾力打造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博学性、指导性”于一体的一流刊物,搭建起全国教育工作者之间学术交流、理论探讨、经验传播、成就展示、动态报道的教育专业类期刊平台。本刊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三版块,下设有科研探索、院校建设、学科教学、职教发展、素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生论坛、经典案例、幼教园地、特殊教育、基金项目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19269.html


    上一篇:高中阶段学生对财经思维的认识
    下一篇: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