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19-04-18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高职院校就业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关键词】就业指导;就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占据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承担了教育、培养基层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认知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学习理论、掌握应用技能,在建筑行业基层项目一线下得去、肯动手、上手快、能吃苦,深得企业认可。土建类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以确保“出口旺、进口畅”。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涵盖法规政策宣讲、生涯规划指导、行业形势分析、择业面试技巧、就业毕业服务等。

  一、当前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一)学院层面

  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横向覆盖所有专业,纵向贯穿三年大学生活,从点、线、面注重有效针对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的指导、培训、教育等。一般每年春期期末启动并部署就业工作如确定阶段性任务、收集基础信息等。在就业动员会上,由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等提出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如教务处提供学生成绩单、学生处审核推荐表、招生就业处负责联系企业到校宣讲招聘、二级单位组织学生参加招聘),共同完成基础工作。作为常规性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招生就业处负责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安排。具体由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教学,采取每学期2次集中、大班制授课的形式,课后完成报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有丰富经验、责任心强并多次参与就业推荐工作的老师担任主讲,以求突出实效。

  (二)校友层面

  高校积极主动加强与校友密切的联系,将校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已成为常态。结合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需要,定期有计划组织大型的讲座、报告,邀请在建筑行业卓有成就的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方面通过校友在企业的实践经历鼓励、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做好规划、认真学习、锻炼本领;另一方面通过校友自身发展经历让学生感悟如何在行业成长和发展,反思当下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今后做好铺垫和准备。

  (三)二级单位层面

  二级单位根据所属专业实际开展就业动员大会和各专业就业指导教育,其中以所属教研室为单位针对各自专业的“点对点”教育较为有特色,鼓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就职业发展、专业前景等适时讲解引导,入脑入心。特别针对小专业、女生较多的专业、非土建大类专业等开展专场指导,与学生充分交流,讲明形势、做足动员。

  (四)班级层面

  辅导员作为学生大学期间的引路人,大三阶段的中心工作主要是择业就业指导教育。就业工作前期主要是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核实、上报;对学生简历制作的具体指导;对学生就业意向的摸排掌握等。就业工作中期主要是积极推荐女生或困难群体学生就业。就业工作后期侧重解决“困难户”(特指不就业、慢就业或者因其他因素暂时未就业的群体)以及对学生毕业档案派遣等后续工作的服务。

  (五)其他层面

  其他层面主要是指任课教师或其他管理人员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环节中结合工作实际、学生专业所学而开展的非固定式指导教育,它是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认识、对学业发展、对职业认知、对择业就业、对大学生涯规划的有益补充。

  二、当前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分析

  (一)学院层面以宏观主抓为主

  招生就业管理部门作为责任部门,主导就业工作的部署和实施,二级单位根据要求逐步开展具体工作。学生自进校以来招生就业管理部门将以大一、大二的就业指导教育课程安排、大三阶段的面试技巧和就业毕业服务等为主。根据就业过程中暴露的、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原因、找出应对策略并要求各二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避免同一问题“年年发现、年年指出、年年整改”。

  (二)二级单位以联系协调为主

  各二级单位主要完成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联系作用。由于建筑类与非建筑类企业对各专业需求不一和各专业男、女生人数不一等情况,因此二级单位将根据自身专业的实际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以及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校内实训要求学生将理论所学在实践中检验应用,通过校外的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感知职业岗位;同时会同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就学业学习、生涯规划、发展路径等作专场动员。

  (三)班级层面以执行落实为主

  辅导员负责组织学生接受就业指导教育,其自身也在主题班会、日常教育中不断提及。在班级层面,主要是逐一落实具体工作如参加就业指导教育讲座、就业信息发布、组织参加应聘、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等。辅导员针对学生的个体实际,了解、掌握学生的想法,形成具体的工作台账,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和指导,以便分类、分层、分步完成班级就业工作。

  (四)校友层面以辅助补充为主

  近年来校友讲坛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带动影响作用。学院和二级单位都在积极挖掘资源、邀请校友开展交流。一是通过校友个人在校期间的经历和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讲述大学生活点滴、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成长等,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典型;二是通过校友在择业就业中从企业选人用人的角度提出期望,以便学生及早做准备;三是结合行业特色和远景发展进行行业引领,开展以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其他如专职教师、图书馆、宿管中心等教师与部分学生联系较多,这会形成一个相对小型的集合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或管理者会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影响、带动学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学院和学生之间的不对称

  在大众教育的今天,作为土建类高职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其发展提高和社会认可的最重量级指标之一。就业已经成为全院、全员、全过程的工作之一。从就业工作启动会、动员会、推进会、交流会、总结会等足以看出受重视程度。但部分毕业生抱观望甚至无所谓的态度,其一是自身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打算,茫然而随波逐流,对就业不重视;二是由于家庭原因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以为然;三是由于学业、表达等原因对自身信心不足、对就业信心不足。可采取措施如下:一是在大一、大二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让学生主动思考自身定位,不断认识大学、认识专业、认识自我,探索适合自身的大学生涯规划,通过实践不断作出调整,避免就业时的茫然、盲目、盲动。辅导员利用班会和日常交流、谈心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二是在就业季前期对毕业生分类引导,将学生就业意愿加以区分为:升学、自主就业、自主创业、推荐就业、创业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三是促成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的不断提高。对学生分门别类开展就业教导,贴近学生的“口味”,使就业指导教育成效更显著。

  (二)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不对称

  就业过程中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两者之间的不对称体现在:一是在薪酬预期有一定差距。企业希望学生脚踏实地、放眼未来,不急于注重待遇;学生期望企业福利待遇好。企业有完整的薪酬制度和选人用人的标准,学生在就业初期往往相互攀比企业间的预期待遇,以待遇高低而作简单评判,忽视了应以学习、锻炼和提高为主。二是企业希望学生沉住气、留下来,考虑长远发展;学生单纯注重短期的直观收益。企业提供发展平台,需要想干事、能干事、忠诚担当的人才,期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进步、成长;学生有时过于看重当下的短视效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对此:第一,加强对学生就业预期的引导。明确建筑行业国企和民企各自的优势,学生提前在企业宣讲中对薪酬待遇、后期发展作详细了解。在就业意向调查中,就薪酬待遇等作引导说明,组织开展讨论,以期达成一定的共识。与企业交流,就学生关注、关心的问题在宣讲中有针对性地逐一回应。第二,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初次就业。学生可能对就业指导中诸如“先就业、再择业”、“先学习、再发展”等观念持怀疑态度,自身也没有认真做好明确的规划,在就业中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就业初期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本领,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关注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体现和检验。着重在思想上教导学生、在专业上引入门槛、在实践中检验提高。在校学习偏重于理论层面,也就是“学过”;企业更注重学生是否“学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是融会贯通、环环相扣的。通过企业实践让学生体会理论所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反思自身在大学所学。

  (三)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不对称

  两者的不对称体现在:一是“说”与“听”之间不对称。大学伊始,辅导员对学生充满期望,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辅导员期望学生找好定位、确立目标、劳逸结合,在大学初始阶段起好头;学生在高三艰苦阶段结束后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大学生活,对辅导员所说听与否。二是“听”与“做”之间不对称。辅导员期望学生在听之后能内化为实际行动;而学生在听之后依旧我行我素,少有行动上的回应。应对举措为:辅导员通过大数据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等予以详尽的分析,进行积极、正面的有效引导,关注学生的动态和目标进展,鼓励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根据学生家庭情况、在校学业等,客观看待学生,避免一味的责怪学生,避免缺乏正向激励,避免学生反感。

  (四)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不对称

  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不对称体现在辅导员期望能够和家长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大部分家长则认为学生交到学校后一切均由学校和老师负责。在就业方面,绝大部分家长并不很清楚学生在校的实际和企业情况,往往最终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而学生在就业中由于短视而频频签约后毁约,或者就业后短期内就离职。对此辅导员应主动与学生和家长交流,为大三阶段的规划、发展达成共识,与家长一起引导学生先沉下去、先做加法、先做积累。综上,土建类高职院校因行业发展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会占据明显的优势,应加强对学生卓有成效的择业就业指导教育,避免因行业就业形势好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教育。着重从大一抓起就业意识,在大二塑造职业规划,在大三立足择业就业实际,解决信息不对称,搭建好企业、校友和学生沟通的平台,协调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意见契合,以达到就业指导教育的精细化、实效化,最终实现高校、企业、学生、家长、辅导员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丹.浅谈如何提升高校就业教育实效性[J].河南科技,2014(10).

  [2]马众,侯军歧,崔凯,金春华.论当前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2(36).

  [3]吴琛.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8).

  [4]陈丹,何应林,杨金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01).

  作者:庞宗辉 李达 曹碧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0174.html


    上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方式
    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