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14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但在具体实践环节,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和情感两大问题,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对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1合作学习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有三种基本的互动方式。他们可以竞争看谁是“最好的”;他们可以不注意其他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独立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共同进步。竞争式学习和独立学习,在英语学习中非常普遍,学生十分关注自己的成绩是否优于他人,也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独立学习,但是,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学生之间通过合作,鼓励彼此进步和学会在一起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相对前两种互动方式还是不多的。马兰和盛群力指出,合作学习的基本核心是以小组目标为重点,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马兰、盛群力,2008)。在合作学习中,应明确个人责任,确保每个人参与;小组成员应掌握社交技巧,展开积极互动;合作学习鼓励公平参与,小组成员应获得平等机会。这种学习形式充满创造力和主动性,有利于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心理互动,有利于合作和相互促进。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创造平台。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了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阿辛德(Assinder)认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性、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承担自己学习职责的主动性(AssinderW,1991)。徐锦芬的实证研究发现,课外合作学习为学生带来很多益处,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与互动,能够主动承担自己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更强;合作学习改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表达水平,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徐锦芬,2013)。

  2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流的机会,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中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培养英语思维(崔杰,2015)。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课堂气氛会变得更轻松,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但是,在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郑家福和江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中,出现随意分组,小组成员参与度低,小组成员只是形式上合作等现象(郑家福、江超,2015)。陈龙祥和张伟平发现,在目前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教师监督薄弱,评价失真等问题(陈龙祥、张伟平,2014)。另外,情感是合作学习的特征之一,但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却严重缺乏。缺乏情感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人们对教育真正意义的理解(刘燕飞、王坦,2016)。笔者认为,进行合理的分组以及弥补合作中的情感缺失是目前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

  2.1分组问题

  郑家福和江超认为,合作学习的分组应按照小组内部异质、小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郑家福、江超,2015)。通过这种方式,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为了确保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每个群体的整体实力应保持一致。异质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优势。首先,它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有机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同时,在小组中交流不同意见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他们可以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意灵感,共同寻找新思路。但是张兰婷发现,异质小组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在合作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边缘学生”(张兰婷,2017、2018)。一方面,优秀生认知能力强,往往也善于交流沟通,他们可能因没有水平相当的同伴进行讨论,而无法进一步拓展思维。另一方面,低水平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知识消化缓慢,很容易被抛在后面,无法跟上讨论的进度。因此,在异质小组中,高水平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展示自己,低水平学生则可能被剥夺了话语权。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两极分化现状,除考虑异质小组外,教师还应考虑建立同质小组。归属感能使小组内的关系更加稳定和持久。在异质小组中,由于成员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缺乏与同等水平的同伴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成员之间可能难以建立认同感。而在同质小组中,学生认知水平接近,更容易交流与合作,因而更容易获得归属感和自信心,从而在同伴的监督和激励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2.2情感缺失

  情感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小组活力与情感密切相关,小组的活力程度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ArnoldJ,2000)。由于在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情感基础,小组成员之间的消极相互依存往往比较严重,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的意识和责任感很差,深入交流也很困难,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合作技巧。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情感缺失使一些学生由于孤独或学习成绩差而被排斥。部分学生认为成绩差的学生会拖累团队的后腿,不利于团队取得优异成绩。排斥情绪和合作动机的功利性,不仅伤害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也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缺乏情感的合作学习仅以合作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却忽略了合作学习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非认知素质的提高,使合作学习的功能和意义变得狭隘(刘燕飞、王坦,2016)。

  3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3.1注重合作学习的情感功能,分组应根据学生的意愿

  语言教学的成功与否,比起教学材料、教学技巧和语言分析,更多地取决于教室里的人之间发生了什么(StevickEW,1980)。教师应积极关注和肯定学生的情感经历,使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将强烈的情感渗透到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归属感、影响力和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异质小组和同质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都可能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功。分组必须与情感因素紧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在与情感紧密结合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能与小组其他成员充分交流,学会接受他人的差异,并能认识到他人是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无论异质小组还是同质小组都将在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积极互利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3.2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作学习的结果不仅应该通过学习结果来评估,而且应该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应纳入评估体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做的努力和进步都可以得到认可,学习成绩优秀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可以为小组赢得荣誉。通过评估,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以评估促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在某个方面都可能会有亮点,例如在课堂小组展示中,有的小组在宏观规划方面做得很好;有的小组在选取展示材料方面特别独特;有的小组在展示过程中特别生动。这些都是可取的,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教师应进行全面、细致和多样化的评估,不仅要评估学习成果,还要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整体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充分肯定。

  3.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起到协调、促进和启发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促进者和启蒙者。当遇到难题时,教师不应给学生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而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神惠子,2016)。在安排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教师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以使他们清楚如何逐步完成合作任务,如何查询相关材料等。选择的合作任务应该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教师还应选择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中起着重要作用。小组负责人需要承担很多管理和监督工作。当合作学习出现问题时,小组负责人必须能够及时进行协调和处理。教师应与小组负责人及时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与小组负责人进行协作,建立一种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机制。

  4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方法可以为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增添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主性。本文分析了具体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分组和情感两大问题,探索优化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1989.html


    上一篇: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下一篇: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