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20-10-26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本次研究通过对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进一步的确定了高校智库提升影响力的关键指标权重,主要包括智库成长影响力权重为0.255、学术影响力0.222,两项指标是高校智库影响力权重最高的指标,其次是社会影响力0.215、国际影响力0.190、校园影响力0.118。通过有效的高校智库影响力指标评价,为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新时代下,我国高校智库建设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已经进入到高端定位、品牌制胜、特色强库、国际竞争的百家争鸣态势,形成了以高校智库为主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发展的新格局。当前,高校智库建设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形成了知识和智慧双重并进的发展新态势,也进一步的满足了多智库机构研究需求。而在高校智库的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且全面性的评价,是保证高校智库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故,本次研究提出“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从而为高校智库建设聚集影响力,明确评价标准体系,构建有效的评价模型,以便更好的发现高校之间智库建设中存在的横向差距,促进高校间的交流、互动与学习,进一步的为高校智库影响力提升,提出具有决策性的建议。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一、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社会影响力

  陈振英,黄晨(2019)[1]研究认为,高校社会影响力主要从两方面评价,一方面是媒体影响,主要包括主流媒体所发表的评论性文献,以及研究成果在主流媒体中的引用情况;另外一方面则是关注度,如在智库网站的点击率情况,以及互联网公平台的关注度或粉丝数。李蒙,余宏亮,李永周,等(2018)[2]认为,从主流媒体对高校智库的评价,以及重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访谈节目,均可作为评价高校智库社会影响力的指标。

  (二)学术影响力

  高校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是保证高校智库价值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智库创新发展情况的关键指标。邱均平,祖文玲(2018)[3]认为,学术影响力指标可以从学术文献研究的数量,如研究报告、出版物或国内外核心类期刊的发表情况入手,了解学术影响力情况。

  (三)智库成长影响力

  智库成长影响力能够更好的评价高校智库存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了解高校智库规模的扩增情况,并且通过智库成长能够更好掌握研究经费的充足性。另据张日新,杨松青,李韵婷(2018)[4]认为,高校智库成长可以有效的评价其与企业、媒体等合作情况,资源数量的获取成度。

  (四)国际影响力

  高校智库建设不仅需要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真正的成功是能够向着国际迈进。因此,国际影响力指标的评价非常重要。SunGuijuan,YuanChunhui(2019)[5]认为,国际影响力评价指标可以从国外智库合作交流情况,以与国外智库合作交流的式等,展开系统性的评价。另据张屹,唐中河,朱玲敏,等(2019)[6]认为,高校智库评价,还需要从国外媒体对其报道的数量入手,再加之外籍研究人员所占的比重,能够更为系统的评价高校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情况。

  (五)校园影响力

  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中,校园影响力是对其对内部人才培养、资源数库、课题数量、立项数量、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系统性的评价。因此,掌握校园影响力,能够更为准确的对高校智库建设,做出精准的评价。张屹,唐中河,朱玲敏,等(2019)[7]认为,校内协同或跨学科发展、校内项目立项数量、校内数据库建设情况、实验室建设情况、研究成果、研究生与博士后的培养情况等,可以总结归纳为校园影响评价指标,能够作为高校智库建设情况的评价指标。

  二、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一)构建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指标,而评价指标的选取则需要依据文献资料,以及结合高校知识库实际情况,进行独特性与优点的综合性分析,明确智库影响力的各功能性指标,再结合专家意见,初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8]。另外,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9],对初步结果进行专家评价,由专家判断打分形成数记录,再将数据记录导入ExpertChoiceV11.5分析软件,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的权重。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具体构建原则整理归纳如下:(1)明确评价目标原则。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评价,需要先行确定评价目标,根据目标再行严格的影响力范围界定[10]。(2)精简原则。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评价指标较多,在评价过程中应能保证各指标简指概述,能够准确的反映指标所要表达的涵义[11]。(3)科学和客观原则。高校智库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及模型构建,应能够保证各项指标均建立在科学与客观评价原则的基础之上,保证指标内容与特征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科学性[12]。

  (二)AHP法的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提取根

  据2.1的原则,以及第一部分的文献资料分析,再结合专家意见,最终提取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并使用AHP法建立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模型。(见表1)

  (三)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模型及其权重

  1.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及一致性检验结果使用AHP法构建评价模型后,再对各级指标进行专家意义协调程度检验,以及一致性检验,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7个,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值(见表2、表3)。

  (四)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结果来看,智库成长影响力权重为0.255、学术影响力0.222,两项指标是高校智库影响力权重最高的指标,其次是社会影响力0.215、国际影响力0.190、校园影响力0.118。具体结果可见表4所示。

  三、高校智库影响力以评促建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高校智库运作制度

  根据研究模型的权重赋值,能够看到本次选取的指标“智库成长影响力”权重为0.255,表明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智库成长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完善高校智库运作制度,是保障高校智库成长的关键,高校智库运作制度来自于政府、高校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制度、财务保障制度,只有完善各项制度,才能真正推动高校智库的成长,使之能够固牢基础,从而更具影响力。

  (二)强化学术研究的“求真”

  根据研究模型的权重赋值,能够看到本次选取的指标“学术影响力”权重为0.222,表明高校智库建设与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而学术影响力的建设必须以科学为主导,强化学术研究的求真,一切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的体现学术价值及影响力。

  (三)实施智库品牌公共传播推广

  根据研究模型的权重赋值,能够看到本次选取的指标“社会影响力”权重为0.215,表明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与社会传播情况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高校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来自于传播,实施智库品牌公共传播推广,应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入手,系统性打造高校智库品牌,形成品牌公共传播推广路径,从而让更多的群众的关注,实现智库建设的目标,增强其影响力。

  (四)实施“人才纵横”战略

  高校智库的影响力保障,离不开精英人才的的培养。高校智库建设中,无论是在学科建设,还是在学术研究等领域,均需要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而人才纵横战略,则是将人才培养划分为横向与纵向两部分,横向则是邀请专业协同研究人事管理或合作学术研究,从而拓展高校智库国际人才的引进;而纵向人才的战略,则是加强校内人才的培养,如研究生、博士等青年学者的专项培养,打造长期支持高校智库建设的创新团队。

  (五)提升开放性的国际化程度

  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国外相关数据或资料的获取难度降低。这一系列需求的实现,则需要高校智库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向国际化的合作,需要提升开放性的国际化程度,才能够更好与国际机构建立合作,搭起学术研究的桥梁,获取国外数据或资料的同时,也将中国高校智库推向国际。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最终明确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中,智库成长影响力权重为0.255、学术影响力0.222,两项指标是高校智库影响力权重最高的指标,其次是社会影响力0.215、国际影响力0.190、校园影响力0.118。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能够更好的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具有决策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振英,黄晨.浙江大学图书馆智库服务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9,38(05).

  [2]李蒙,余宏亮,李永周,等.高校智库人才影响力评价体系建设与启示——基于湖北57所高校研究基地智库人才的调查[J].中国科技论坛,2018(9).

  [3]邱均平,祖文玲.基于群策层次分析法的中国高校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分析[J].现代情报,2018,038(008).

  [4]张日新,杨松青,李韵婷.高校智库异质性和影响力评价研究——基于58家高校人文社科智库数据的检验[J].情报杂志,2018,037(003).

  [5]SunGuijuan,YuanChunhui.基于DANP方法的高校智库影响因素网络关系及权重研究[J].情报杂志,2019,038(007).

  [6]张屹,唐中河,朱玲敏,等.数字科技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基于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实证研究[J].科普研究,2019.

  [7]张屹,唐中河,朱玲敏,等.数字科技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基于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实证研究[J].科普研究,2019,014(003).

  [8]孟令雪,过仕明.新型智库产品微博传播影响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9(11).

  [9]王冲.大数据视域下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8,036(004).

  [10]张旭,赵彬,卢恒,等.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及评价研究[J].图书馆,2019(7).

  [11]杨忠,文庭孝.专利发明人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文献计量与社会网络分析双重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9).

  [12]王舜淋,张向前.高校新型科技类智库发展战略与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05)

  作者:孔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2266.html


    上一篇: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方式
    下一篇:摄影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