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摄影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13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摄影高等教育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摄影的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摄影高等教育

  关键词:摄影;教育

  一、艺者:一见倾心、艺为人生

  赵大鹏教授1956年考入东北美专附中,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装潢专业,并留校任教。1971年出于工作需要,学院委派赵大鹏老师和当年为国家创作《白求恩在中国》连环画主创团队的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四人一起前往太行山深入生活采集素材。赵大鹏为当时的创作团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影像资料,其中《太行考察面百姓》(图1)就是其中的代表。正是因此,赵大鹏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72年出于对摄影的热爱,赵大鹏调转到大连市工人文化宫改行专门从事摄影工作,这一去就是整整15年。70年代末,我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摄影艺术由于它的即时性、纪实性和文献性等特优势首先在改革的浪潮里掀起了波澜,及时记录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反映社会面貌的变更成为了新时代摄影艺术繁荣发展的新态势。赵大鹏自1981年,摄影作品《炉长》获第九届东北三省摄影艺术展览最佳作品奖之后,接连于1982年,摄影作品《集市》(图2)获“第十九届卢森堡国际摄影比赛”金牌奖;1983年,摄影作品《船工》(图3)获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铜奖,开启了其摄影艺术创作的辉煌生涯。《集市》的出现恰恰反映了当时我国改革大潮的湍流涌动,人民的生活从一潭死水转变为蒸蒸日上,而赵大鹏的摄影作品也一贯延续了鲁艺的传承精神,以人民为主体,做人民的艺术家,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敏锐地抓取社会现实生活的巨大变迁。赵大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延续了这种风俗摄影创作,他将艺术的关注点聚焦于我国广大的城镇、乡村,他的照相机下有城镇的喧嚷、现代化工业厂矿的机器蒸腾;同时也有乡间的民风民俗、喜怒哀乐。赵大鹏是勤勉的,当年在大连有一半以上的厂矿他都曾经去采访拍过照,长期且大量的摄影实践铸就了他日后的成熟。像《炉长》《人要有点精神》《船工》《生土原住》(图4)系列等都是他始终关注现实生活和普通劳动人民形象的典型代表。不论是城镇的熙来攘往还是乡村的“生土原住”都体现了赵大鹏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艺术表现力。赵大鹏的摄影积极捕捉日常文化、人群心态及社会思想,尤其是注意人民群众的生活起居及心灵关怀,这也是“一个时期的文化在艺术家心中所形成的潜意识”[1],赵大鹏将这种时代文化信息以摄影艺术的方式呈现,使他的艺术既饱含文化的视角又充斥着历史文献的态度,从而提升了风俗影像的文化意义和文献价值。

  二、师者:建系育系、一代宗师

  时代在召唤,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摄影更急需专业的教育阵地来培养新一代摄影艺术人才。1985年经省教委批准,决定由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和鲁迅美术学院联合举办摄影干部专修科。这一办学经历为摄影系的正式创办奠定了必要的基础。1987年鲁迅美术学院经过调研论证和精心筹划,为开拓艺术教育新兴学科,填补我国摄影高等教育的空白,经辽宁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我校创办了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第一个艺术摄影系。作为鲁迅美院摄影系的首任系主任,赵大鹏亲历并见证了摄影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创业艰辛与成长历程。曾有人戏称“鲁美摄影系是中国摄影教育的‘黄埔军校’”,但其在摄影教育界的地位和价值,又并不仅仅局限于它是最早的创立者,还在于鲁美有着一大批追随赵大鹏教授,在三尺讲台上勤恳授业,在学术上不断精进并思考摄影艺术真谛的老师们。赵大鹏教授是一位集一线教学、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于一身的学者型摄影教育家,他将自己多年摄影创作的心得化为学术认知融入到摄影教学当中去。作为摄影艺术家的赵大鹏,提出了一个摄影创作的重要主张,时刻提醒着我们—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初心和个人创作的艺术使命与愉悦性要相统一。作为教师,他引导学生从触摸艺术到成为艺术的缔造者,这之间需要不断地培养志趣、提升品位、建立格调,其目标是启蒙和搭建艺术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赵大鹏教授在艺术摄影及摄影教育领域始终坚持视觉思维理论与实践并举,他的摄影理念也体现在他所撰写的《摄前意识的培养》和《视觉思维方法论》等学术文章当中,很多老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创作实践,受益匪浅。在逐步完善摄影高等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摄影系明确坚持:“由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向艺术摄影基本技能的自然型过渡;由摄影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向摄影艺术表现意识和技巧的强化型过渡;由摄影艺术传统理念与技能向现代艺术观念和培养艺术个性的升华型过渡。”[2]“三个过渡”的教学指导方针,既解决了当时对摄影不甚了解的艺术生的迷茫,又为摄影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理清了思路,突出了鲁迅美术学院摄影教学的特点为全国艺术摄影教育树立了标杆,并使得鲁美的摄影教学一直处于国内领军地位。作为国内第一所开办摄影艺术高等教育的院系,赵大鹏为了尽快完善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尽快使摄影专业教学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在保持美院特色教学的基础上,他智慧地提出敞开摄影系的门户,走出去、请进来。几十年间,多次聘请海内外诸多摄影艺术家及学者来鲁美开坛讲学。有此教学环境,学生们开拓了国际视野、活跃了学习气氛,鼓舞了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对外沟通交流的机会,能与国内外的摄影艺术教育专家深入探讨摄影艺术的当代趋势及摄影教学方法和心得,也为摄影系发展做好了人才的梯队建设和储备。1991年摄影系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修订新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开始招收了我国第一届艺术摄影硕士研究生。至此起步,鲁美摄影系为我国摄影艺术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他们有些成为了知名摄影艺术家,更多的人选择奔赴祖国的各大院校,为我国的摄影教育事业继续做出贡献。1998年7月,赵大鹏教授在对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的研究和积累的前提下,承接了辽宁美术出版社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的重大选题《20世纪中国摄影文献》的编撰。以赵大鹏教授为主编,全体专业教师参于编撰,历时半年,完成了从摄影传入中国开始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摄影发展印迹的长篇论著。百年摄影,史料浩繁,时空跨度大,作品分散,资料汇集,挑选之难,可想而知。至于如何去粗取精,去芜存菁,更属不易。《20世纪中国摄影文献》的取材和建构方式,充分显示了编者和出版者的历史眼光及其开创精神。此书于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获奖图书。

  三、长者:艺坛深耕、老骥伏枥

  摄影作为一种世界重大的科技发明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来到中国,伴随着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本土化过程,在特定历史阶段产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影像文化。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作为鲁艺精神的传承者之一,始终强调根植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并重,坚持艺术创作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树立新的时代丰碑。赵大鹏先生带领的鲁美摄影系以传承鲁艺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体现出一位艺术大家的高瞻远瞩和文化自信与担当。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凭借老鲁艺的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每年都带领学生在秋季学期开展创作社会实践,他们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汲取艺术营养,体会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同学们在实践中经历了艰辛的磨练和陶冶,艺术个性逐渐显现。赵大鹏引领老师和同学们创作应扎根于现实生活,注重生活体验,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中寻找富有情境和意味的瞬间,深入领会怎样将普通生活转变为艺术,或者说是用陌生的摄影视角艺术的再现生活,发人思考。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作为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又一块阵地,在赵大鹏教授及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闯出了一条具有鲁艺传统并面向未来艺术发展的科学系统的摄影教学之路。赵大鹏的艺术观念倡导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吸收当代艺术意识,构筑一种特定的生活观察体验和表达方式,关注作为物质与文化之主体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通过文本和影像实践的不断互动展现人本精神。这种影像构筑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在特殊时空中对生活特质灵感的激情反映,是一种创造陌生感和个性化而特有的思考状态和感知方式。他非常强调“细节和偶然性的寻觅方式与过程”、“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攀升发展”,这也是他艺术生涯不断累积、变化和发展的内因,他的艺术始终在追求生活提纯与再造思考的过程之中。赵大鹏教授在科学与艺术相互超越过程中不断进化摄影文化观念,使摄影的纪实性和表现性注入到视觉思维辨认客体的抉择之中,产生作为载体的解读语言和视知觉符号。赵大鹏教授就是这样,在深层地思索和默默地耕耘中,让主观内在的文化心理和情感结构尽可能丰富地充实在他的影像文本中,在影像中探寻文化的穿透和记忆,增强摄影对自然、社会、人和历史文化的透视和审美洞察。时至今日,80岁的赵大鹏教授依然勤恳治学、不辍耕耘,在梳理与总结几十年摄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仍然坚持不懈地在摄影艺术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展开博弈,以自身的艺术实践为新时期的鲁美学子树立学习的楷模。赵大鹏教授始终强调凸显摄影艺术特质观察与选择的主观驾驭理念,并在视觉思维艺术框架中纳入当代艺术的变异和攀升,具有相应的视觉语言针对性和前瞻的艺术样式创新行为。他的艺术人生就是一首聚焦生活转换为艺术,反映民生的时代印迹,精研艺术、雕刻时光的光影礼赞,是为祖国讴歌、为人民立传、为后世留念的艺术文献之光。赵大鹏教授聚焦中国当代摄影样式意义的探讨,践行于摄前意识的当代拓展、主观机制摄影本体的探讨与实践,都是极具开创性、且具有丰富学术内涵的当下思考。赵大鹏教授近年来的艺术创作与理论总结也正是他认识这些视觉文化最惊人的新特征、新理解的具体回应,勤恳不倦地履行与时俱进的文艺初心与艺术使命。

  作者:郑茂 张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2340.html


    上一篇: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下一篇: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