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09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依托网络新媒体,围绕“思想引领、政策普及、生涯发展、学业科研、心理健康”五大基本点,通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关联学生信息渠道、关切学生个人发展、关心学生课业学习、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的五“关”途径,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疫情期间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社会各领域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高校是疫情防控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防控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向大学生群体。如何立足全国防控大局,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依托网络新媒体,开展扎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宣传落实党的疫情防控政策,把握学生在特殊时期的思想动态,保障学生学习发展,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应对中新媒体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及时有效的信息获取

  网络新媒体能够使高校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疫情期间的各项动态。比如依托学校官方微信“疫情通”模块,通过学生每天的信息上报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体温状况、定位信息以及接触史,有助于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精准把控。同时,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结合社会时事和最新疫情防控动态,可以了解学生当下所关注的事件、对象,掌握学生群体舆情,及时进行相关疏导,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平等便捷的沟通渠道

  网络新媒体有效拓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极大方便了教师在疫情期间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针对与疫情相关的热点事件,有效地把握最及时最合理的时间点,通过新媒体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新媒体在沟通中互动,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可接受性。

  (三)自主个性的分享平台

  网络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展现个性的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展现自身良好的学习生活风貌,影响带动身边同学积极面对生活。

  (四)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

  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可以充分运用各种从属于新媒体的科技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泼性和表现力,用学生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引领思想、传递正确价值观念,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服务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二、疫情应对中新媒体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由于信息来源的广泛化导致的多元复杂的价值冲击

  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新媒体途径广泛表达自己的意见、见解,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各种言论、各种观点以及各种价值观充斥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远大的理想信念以及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就很容易被不良的价值观所误导,丧失奋斗动力,迷失前进方向。

  (二)由于表达方式的自由化导致的形态各异的文化输出

  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捏造谣言、颠覆事实的言论,特别是一些境外敌对势力,以形态各异的文化包装作为“糖衣炮弹”外壳,将极端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渗透输出,妄图诋毁我国为抗击疫情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达到颠覆我国社会制度的险恶目的。

  (三)由于信息更新的快速化导致的需要被关注的信息难以被关注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必会衍生出多种多样的相关软件和平台,从而方便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查找、浏览和使用。随着全国抗击疫情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种有关抗疫工作的新闻、图片、视频等内容覆盖了大部分消息平台,信息纷繁复杂,加之当下很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过于形式化,内容不够丰富或者不具吸引力,导致大学生对于类似消息产生“阅读疲劳”,从而无法及时获取最可靠、最有用、最有感染力的信息。

  (四)由于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导致的阅读和思维习惯的碎片化

  常见的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内容,经常以一种短小、精炼、浅显、快餐化的形式存在,并不能很深入地将一个问题讲解透彻。而长期通过网络新媒体获得信息,使一些大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与思维习惯,导致思维向浅薄性方向发展,这对于疫情期间自主学习的大学生是极为不利的。

  (五)由于传播媒介的大众化导致的舆论导向的不易把控

  大众化是网络媒体的突出特点之一。但当大众广泛参与其中时,就会导致公众对于许多问题和热点事件的看法变得人云亦云,分众化严重,网络水军猖獗,谁喊得响谁就有道理,并经常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媒介素养的缺失易导致大学生随波逐流,参与甚至引领错误的舆论风向,这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创新和完善疫情应对期间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可以依托网络新媒体,围绕“思想引领、政策普及、生涯发展、学业科研、心理健康”五大基本点,通过五“关”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新时代鲜明特点的正确思想的引领者、防疫工作的支持者和参与者、科学理论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战胜疫情的守望者和勇于担当的践行者。

  (一)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统帅价值引领与思想引导

  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般规律为路径,以学生思想动态反馈为评价标准,不断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用大局观、责任观、正义感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疫情,增强大学生防控疫情的意识与能力。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以更为吸引学生点击阅览的语言作为标题,每天发布权威报道,覆盖网络宣传阵地;挖掘全社会有关抗疫工作的感人事迹报道,强化正能量传递;在老师、学生和家长群体中挖掘战斗在防疫工作一线的典型人物,塑造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发布专家专业评论,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国际形势。最终达到把深邃的理论用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

  (二)关联学生信息渠道,加强政策宣讲与科学防控

  信息的沟通包括信息的发布与反馈。在信息发布方面,高校应当将有关政策通知、公告、工作安排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并由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转发和宣传,增强信息传递的效率,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保证每一名学生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同时,可以利用时间轴等模式,每日由专人对各类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和更新,方便每一名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查阅掌握不同时间段发布的各类信息,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信息畅通。在信息反馈方面,鼓励学生通过指定的官方渠道,向学校反映自己的疑惑与需求,反馈意见与建议,以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三)关切学生个人发展,开展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组织毕业生将自己的求职信息录入系统,高校就业部门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需求背景,对求职信息进行分类,定期精准推送给每一名同学,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精准度;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针对有需求的同学进行线上简历修改和面试技巧辅导,助力学生求职技能的提升;可以安排辅导员和已经求职成功的同学在新媒体后台值班,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就业疑惑,帮助开展线上就业手续办理;可以通过视频、电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采访往届毕业生和优秀校友分享就业经验心得、线上返校召开就业主题班会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加就业经验。

  (四)关心学生课业学习,优化班级管理与学业辅导

  依托网络新媒体平台,将班级管理和学业辅导有机融合,以班级为主要单位,细化对学生的学业科研辅导。可以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微信视频、抖音、快手等当下流行的视频软件,定期召开以爱国主义培育和专业知识研讨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老师和班级学生干部每天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考勤情况进行监督;邀请老师和学习优秀的同学通过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每日一题”、“优秀学习笔记分享”等板块,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互动;还可以邀请往届考研成绩优秀的同学做客班级直播间分享经验,引导正在准备考研复试的同学和有明确考研规划的同学科学备考;可以联系德才兼备的各级导师分享经典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素材和指导,同时,还可以通过挖掘报道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群体的日常工作,以实际事例展现教师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风采,为学生学习加油鼓劲。

  (五)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细致心理调适与丰富生活

  依托新媒体平台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心理委员队伍骨干力量在后台轮流提供服务,通过匿名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在平台上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困惑进行答疑和疏导,同时收集相应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调研和分析,有效提升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还可以通过辅导员开直播的方式,与学生共享学习工作的点滴,在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心理情感上,产生同频共振;在学生群体中征集以共抗疫情为主题的绘画、诗歌、散文、原创歌曲、健身视频等素材,择优通过官方微信平台和官方微博进行展示,用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覆盖疫情给学生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组织学生定期分享精彩有趣的课外书籍和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娱乐生活;组织辅导员撰写文章,微言表大义,细语润心田,用理性的分析和温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疏导学生心理困惑。“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高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发现人才、聚拢人才、培育人才和输送人才的地方,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的网络新媒体已成为社会大众的最重要的网络聚集地,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都有着巨大影响。疫情防控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教育途径,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日常生活营造良好氛围,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娜.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7).

  [2]宋宝萍,余博.自媒体时代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路径的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5(6):40-43.

  [3]刘娜.自媒体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86—8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冯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1(9):15-18.

  [6]冯培.网络时代对大学德育的挑战与回应[J].中国高等教育,2000(19):13-15.

  [7]叶定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97-100.

  作者:孙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2581.html


    上一篇: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