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2)
1.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2.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两个层次。
特色与优势: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
特色与优势: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三种作业模式均属于巩固性作业,以巩固\"双基\"为目的。
4.研究性作业
做法:①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②学生搜集整理资料;③反馈与修正;④形成作业成果;⑤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特色与优势: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与传统作业比较,探索研究性作业有明显的优势:⑴探索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⑵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反馈相应延迟,时空的广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⑶重视从单独完成到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⑷作业过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
(二)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
然而设计作业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设计作业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1. 作业的目的性
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作业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
2. 作业的针对性。
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设计的作业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或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无结果,他们的兴趣和情绪就受到影响。
3. 作业的差异性。
班级授课制下,由于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则可缩这种差距。可据学生水平把学生分开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也可在布置作业同时,布置适量选做题。
4. 作业的重现性。
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5. 作业的开放性
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ü\"、\"╳\"来评价学生的作业。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两点改革:
1. 用\"○\"、\"?\"或写评语等来代替\"╳\"、\"ü\"。
2. 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在我校的数学教学的实践表明: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我们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09年6月版)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10年8月版)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gdjjlw/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7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