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等教育与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2)
3.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健康的体魄等,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一,高校要采取多学科、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迁移能力。第二,高校要与企业、社会各部门密切联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育机制,让学生了解市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其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构建区域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发展地方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区域内紧缺的职业性应用人才社区高等教育办学要灵活,招生应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和广大在职劳动者,授课时间尽量方便学生,使各行各业在职人员都有学习的机会;课程要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民族地区群众和区域经济真正受益。
(四)整合地方教育资源,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
众所周知,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大学科技城,因具有大学和产业部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优势,使教学、科研、生产协调发展,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得到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了这些科技园区所在地的经济腾飞。实践证明,大学科技园区不但促进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了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与应用,缩短了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目也促进了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技人才培养。
因此,我国有条件的民族地区要充分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利用前些年高水平建设高教园区的成果,借鉴国内成功经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建设符合当地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大学科技园,实现高教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周蓓蓓.关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若干思考[J].河南理上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004.
[3]张军.对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兼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 (3): 108-112.
[4]张小刚.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湖南师范人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 ( 3):42-4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7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