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平衡计分卡在经营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解析

发布时间:2019-01-07   |  所属分类:工商企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大型的上市公司当中得到了推广。利用平衡计分卡,有机结合了发展战略和绩效,这样一来,事业单位对平衡计分卡的关注就会更加密切,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开始广泛利用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模式。本文论述了平衡计分卡在经营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工作,对其今后的发展发挥着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创刊于199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月刊。杂志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宣传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管理经验,推广其科研成果,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己任,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服务于经济工作为办刊宗旨,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平衡计分卡属于一种新型的战略管理和评价工具,可以有机结合组织战略和绩效。本文对于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论述,首先论述了平衡计分卡概念和作用,随后对于平衡计分卡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对于事业单位的平衡计分卡的步骤和指标体系设计进行讨论,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平衡计分卡在经营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当中的应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作用

  1.1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卡普兰教授首先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概念,通过全方位和多维度的平衡指标考核体系,针对企业的发展维度,分解为财务和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等四个角度。在每个维度当中,都设置了具体的目标、指标、行动方案,利用完整的体系,促进组织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这四个具体的维度可以做到相互依存和支持以及影响,缺一不可。

  1.2平衡计分卡的作用

  事业单位需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优质公益服务,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具体发展目标,并将目标逐渐分解,得以更好地实施,进行有效的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单位应避免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发生冲突,通过结合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协调内外部关系。克服事业单位重定性,轻定量的情况,加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2.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实施的必要性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自身的经营体制开始效仿企业,利用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事业单位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非物质性服务产品,由于大多数产品难以量化,或者无法用货币计量,所以对事业单位业绩的考核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将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进行改变。

  政府对公务员,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都有一套成熟的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唯独对事业单位特别是经营类事业单位却没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经营类事业单位如何在双重目标现状下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的统一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

  当前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只是套用公务员模式通过年终思想工作总结方面,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上级参评的方式,从而定义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这种形式的参评都是定性的形式,自身数据依据缺乏定量,导致绩效考核应有的激励作用不能发挥。

  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定量指标,往往比较单一,由于没有利润目标,大多选择产值作为定量指标。一个产值指标核定一个部门全年业绩,而依托于政府的事业单位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业绩指标的达成受客观因素影响非常大,政府一项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整个事业单位当年的业绩。因此更需要多维度考量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

  平衡计分卡利用财务、客户及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等各个方面的维度,例如通过学习成长的方式,可以将个人目标进行实现。将各种相关的有效指标进行涵盖,避免上述缺点,使事业單位多重目标得以实现。

  3.平衡计分卡和事业单位应用的关系

  3.1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共性

  在管理的角度出发,他们都希望将人力资源质量进行提高,单纯是在从有效利用的角度出发,划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为四个具体的维度,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事业单位的考核具备一定的有效性。

  3.2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区别

  从领导的角度,主要考虑的就是领导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还包括平时的工作态度,以这三点为基础,构建出基本的印象框架。主要指标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创造性等等。

  在创新和学习方面,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都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将自我进行提升和完善,完善和开展其他维度可以具备不断的动力源泉,通过不断培训,将其业务及能力进行提高,使员工可以具备很高的工作热情,得到群众的认可。主要指标包括员工的培训率和员工的主动性以及科研成果等等。

  4.事业单位平衡计分卡实施步骤

  对于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调查和采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条件,实现系统和全面地深入分析,这些获得的信息资料在确定组织总体战略的过程中,都是可靠的依据。确定组织远景和战略,这样就可以为每个部门设立具有针对性的业绩衡量指标,确保其远景和战略的完成可以得到有效保证。组织战略和计划,建立财务、顾客、内部业务等具体的目标,保证每个季度的绩效考核目标更好的实施。

  4.1设计事业单位的平衡计分卡体系指标

  和企业比较,事业单位首要目标通常不是利润,重点在于完成其社会使命。财务指标并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组织使命能否完成,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长期性使命,使其作为最高的目标,对其成功与否进行衡量。在客户的角度出发,因此顾客的质量和社会评价效果等方面的指标都要得到重视,例如包括客户的满意度和客户的忠诚度以及顾客的关系等等。

  事业单位通常都是非营利性的,因此在设置财务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政府的支持,通过合理使用资金,降低成本,有效提升员工的生产力,明确预算执行情况和组织资源的节约情况;在业务运作流程方面主要包括任务计划的完成率和服务周期等;发挥学习和成长所起到的功能,为财务和顾客以及内部流程提供出有效的基础架构,指标主要包括了员工的培训率和员工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等;建立客户指标体系,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工作开展。

  4.2某设计院的平衡计分卡的利用

  4.2.1财务层面

  财务层面的绩效指标需要对于产品、服务价格、增加收入等部分进行考虑,利用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从而将确定出哪些工作可以有利于改善实际成本。按照项目实现成本的核算,这就需要完善内部流程,从而转化成为项目核算成本。将回款周期进行缩短,使资金的周转效率不断提高,从而降低费用成本进行,对于成本进行控制。

  4.2.2客户层面

  客户层面的维度绩效指标主要是在市场中的客户和政府相关部门服务商进行更多的体现。为市场客户和政府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单位的公益形象,增加收益,提高服务质量。

  4.2.3内部流程层面

  设计企业通常比较重视质量管理。提高图纸和报告质量,减少差错率进行。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每个具体的环节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可以利用项目数和项目优良率等各种指标,有效强化质量管理。扩大市场影响,提升行业影响力,提高中标率,增加更多的客户。

  4.2.4员工培训成长

  调整人员结构,按照发展战略要求,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5.平衡计分卡在事业单位应该注意的问题

  5.1缺乏准确的战略目标

  很多事业单位都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只是简单的汇总和罗列了服务对象的愿望,这样一来,组织就会缺乏准确的方向,并且处于比较艰难的境地,这样就会浪费有效的资源。需要重新认识组织的战略和价值取向,将真正的战略重点找出来,并且设定有效的关键绩效指标。

  5.2缺少相关的制度和组织保障问题

  针对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系统BSC,需要制定出战略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进行支撑,将分散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形成的管理体系需要和组织的战略意图相互匹配,详细规定每个环节,尤其是将具体的实施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进行明确,例如对于高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派遣实施小组组长或者专门委员会,这样一来,绩效考核才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5.3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事业单位中很难进行量化

  结合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和因果关系,需要对指标进行衡量,并且进行筛选和归类,对于那些无效的衡量指标需要减少设置,排除多余无用的衡量指标,避免信息过于泛滥和分散,可以为管理者节省出时间和精力。一些部门经济取向是优先的,需要对于顾客和财务以及内部流程、学习等四个角度,需要将财务角度进行突破。对于非经济的部门,就需要考虑了顾客和内部流程以及自身建设等角度。除此以外,需要以不同部门的产出目标的可量化程度为基础,对于不同角度和不同指标的不同权重进行确定。

  5.4组织文化和平衡计分卡之间不够匹配

  事业单位对于传统的考核模式并不熟悉,要想使BSC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这就需要改革事业单位组织文化,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提升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指标因果关联的不同,削弱等级观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的协调和沟通,对于不同的职工都要保持积极态度,让全员都可以参与进来。

  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将陈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在多个渠道和方位进行创收,这是当今事业单位的工作宗旨和义务,充分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鹏,王亚琼.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出版社绩效考核——以H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2,(4):52- 56.

  [2] 王勇,王家合,費龙波.平衡计分卡在质监事业单位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云梦学刊,2012,(4):90- 9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ongshangqiguanlw/19942.html


    上一篇:研究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及有效改善
    下一篇: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