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有何特殊性(2)

发布时间:2016-09-22   |  所属分类:国际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三、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的“体验”传播———“实践”与“主义”并举

  1、“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剥削压迫”这一重要意识的觉醒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求自身的完全解放,就必须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中国无产阶级的“三座大山”使得中国人民从开始就是被剥削的对象,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劳动者做苦力却仍旧挨饿受冻。华侨们通过自身的奋起,影响并推动了国内被压迫人民反抗意识的觉醒,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可能。旅俄华侨、华工用自己的苦难经历来警醒人民,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导已经在苏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尝试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来寻找出路。以联合会为代表的华侨组织,通过创办刊物等方式,积极向国内同胞宣传马克思主义。并通过战斗实践的不断磨练,一些人最终成长为领导国内无产阶级斗争的优秀领袖。2、抗日联合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建立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策略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准则,是斗争取胜的法宝之一。无产阶级在反剥削与压迫的斗争中,对其他阶级采取什么态度,采取何种斗争策略,在特殊环境下,是否能与其他阶级及政党达成妥协或结成同盟,直接影响到革命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旅俄华侨对马思主义的传播,是一种“体验”式传播。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实践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反剥削反压迫已非一国、一党、一阶级之斗争,这一斗争的胜利,乃是全民族之目标,全世界之向往。为此,联合会作出了重要努力。1918年12月15日,旅俄华工联合会向国内同胞发出呼吁:“中国工人应该记住,中国革命的命运与俄国工人革命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同俄国工人阶级紧密团结起来,才能在被压迫的中国取得革命胜利。”1920年6月,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致信孙中山先生:“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选举您和世界解放运动的领袖列宁同为大会名誉主席。以便使我们有机会直接了解中国革命领袖思想。”正是这些信念的选择与执着,实现了国内外统一战线的达成,将中国的革命推向世界。3、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列宁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专政的理论。十月革命成功后,共产国际十分关心中国的状况,竭尽全力地为中国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经验与条件,这其中,旅俄华侨肩负了重要使命。在1920年初,共产国际派负责人为中国建党提供了帮助,国内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随之建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所有无产阶级共同努力的结晶,自此,广大无产阶级拥有了自己的政党,黑暗中的革命因为有了灯塔的指引,明确了方向和道路。这其中,旅俄华侨为了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危亡,默默地付出。

  结语:

  旅俄华侨,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几经演变,在不同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体现出阶段性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中苏关系趋于正常化,在经济和边贸等推动下,又出现了中国人涌入苏联的景象。而现实期,随着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俄关系正处于“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密切交流合作和友好相处”的新阶段。在这种稳定而开放的国内外大环境下,赴俄热潮涌现,经商、求学、旅游,往来频繁。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旅俄华侨必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新时期联结中俄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文明对话、文化融合和思想熔接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期刊:《国际政治研究

  《国际政治研究》系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暨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国际政治类学术刊物。自1980年创刊(内部发行)以来,《国际政治研究》刊发了学院内外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问题研究成果,其思想和学术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国内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园地。2002年起,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uojizhengzhilw/17817.html


上一篇:政治论文投稿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
下一篇:企业政工干部如何实现“三严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