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论文发表浅析建筑如何与环境相协调(2)
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现在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3. 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六、现代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主要是指两者联系的有机性,它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形体组合和立面的处理上,同时还体现在内部空间的组织安排上。例如莱特\"流水别墅\"和\"西塔里森\"都是建筑与环境互相协调的范例。这两种建筑,从里到外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用莱特自己的话讲:\"就是体现出周围环境的统一感,把房子作为所在地段的一部分。\"
由此看来,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利用,不仅限于临近建筑物四周的地形、地貌,而且还可以扩大到相当远的范围。如美国某住宅设计:地段座落于挟长的湖岸的北端,四面环山,岗峦起伏,并有数个山峰兀立于湖岸两侧,风景十分优美。为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景观,使建筑呈\"T\"形,背山面水,并使建筑物的一端悬挑到水面中去,不仅建筑物的外部形体与近处的地形、地貌结合得巧妙,而且在内部空间的安排上又考虑到从各主要房间都能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山峰。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内在有机联系,既体现在外部又体现在内部,既涉及近处又涉及远处。
七、结束语
由此看来,周围环境对建筑和人的心理方面的影响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要对环境的保护加以重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作为一位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形体美,还要努力构造其生态美;要想使建筑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必须从各个方面来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条件来美化环境。努力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和谐统一,促进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黄勇,张群,杨梓铭.建筑类高校和谐生态的建筑环境营造理念解析——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234-236.
[2]本刊编辑部,杨剑,叶立新.绿城市·绿建筑 探寻一条中国建筑业和城市发展模式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新经济导刊.2010(09):124-125.
[3]黄城志.试论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的多元性——天津中新生态城剖析与思考[J].城市. 2011(05):69-7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0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