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摘要] :通过对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凝土外观质量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混凝土;外观质量;防治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concrete quality analyz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o some concrete appearance common problems and solve solutions.
Keywords: concrete; appearance qual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引言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是混凝土构筑物质量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对土木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提高已刻不容缓。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形象、美观,而且还会影响建筑物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现就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若干因素进行简单论述及提出防治措施,希望引起工程界的普遍关注。
1 蜂窝、麻面、露筋、空洞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其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严,配比设计不当,施工管理水平差或其它工序出现差错,均有可能导致砼的外观出现麻面、蜂窝、露筋和空洞现象。其原因及防治措施列表1。 2 混凝土表面色斑及污斑
混凝土表面的色斑及污斑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局部表面颜色与其它部分不同。一般多数色班及污斑对混凝土本身无害,但严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产生色斑及污斑的原因大致有:(1)撤干水泥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以加快抹面操作,引起色变;(2)过度抹面,引起混凝土表面的"烧环"现象;(3)在同一层使用坍落度变化过大的混凝土;(4)混凝土中加人氯化钙,以延缓水化,而影响混凝土颜色。一般掺氯化钙的混凝土颜色要比没掺的深;(5)砂来源的变化,可能引起混凝土颜色的变化,混凝土拌合用砂一般有河砂与江砂两种,颜色上有黄砂、青砂之分。江砂往往偏细,达不到中粗砂的标准,使用偏细的砂,容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变差,易离析,使混凝土中的石料容易堆集于外露面处而发生色斑、麻面等缺陷。青砂浇筑出的混凝土颜色偏暗,易出现杂色,黄砂浇筑出的混凝土颜色偏暗,易出现杂色,黄砂浇筑出的混凝土颜色较亮,外观好看;(6)高温季节浇注的混凝土,初凝时间过短等等均能引起混凝土表面色斑。污斑通常由青苔、沥青、涂料、环氧树脂等污染源形成。
防治措施:混凝土表面色斑通常采用磷酸溶液清洗,擦洗工具一般为硬毛刷。擦洗后的混凝土表面往往成白色,以后渐消失。如果颜色变化很细微,可以采用漂白剂,有时效果也很不错。青苔污斑还可以用氨硫酸铵清除;沥青污斑用浸在二甲凡矾和水按1;l配成的溶液中,使棉布饱和,然后贴在污斑表面,1h后用硬毛刷擦洗干净即可。锈斑用1;10草酸溶液擦洗即可,环氧树脂用喷砂法处理等等。结构工程外露面混凝土用砂尽量选用合格的中粗黄砂。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性裂缝
混凝土表面的非受力性裂缝大都因为收缩而产生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变干而引起,另-类是因为混凝土硬化时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内外温差而引起。(1)第一类裂缝:刚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往往因为外界气温较高,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小,表面蒸发变干,而其内部仍是塑性体,因塑性收缩产生裂缝。这类裂缝通常不连续,且很少发展到边缘,一般呈对角斜线状,长度不超过30cm,但较严重时,裂缝之间也会相互贯通;(2)第二类裂缝:对于较深层的混凝土,在上层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在自重作用下不断沉降。当混凝土开始初凝但未终凝前,如果遇到钢筋或者模板的连接螺栓等东西时,这种沉降受到阻挠会立即产生裂缝。特别是当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时,模板的摩擦力阻止这种沉降,会在混凝土的垂直表面产生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容易发生在混凝土柱或其它窄长结构的边角部位;(3)第三类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水化热使温度上升更加明显,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之间形成很高的温度差,特别是在特大桥大体积承台施工中,现场实测混凝土内外温差有时会达到50℃以上。表层混凝土收缩时受到阻碍,混凝土将受拉,一旦超过混凝土的应变能力,将产生裂缝;(4)第四类裂缝: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不同品牌水泥的混用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同品牌的水泥,其细度、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化学成分等不尽相同,且还存在相容性问题;(5)第五类裂缝:碱骨料反应也会使混凝土产生开裂。由于硅酸盐水泥中含有碱性金属成份(钠和钾),因此,混凝土内孔隙的液体中氢氧根离子的含量较高,这种高碱溶液能和某些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胶,碱硅胶吸水水分膨胀后产生的膨胀力使混凝土开裂。
防治措施:(1)对于第一类裂缝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混凝土浇筑时保护好混凝土浇筑面,避免风吹日晒,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立即将表面加以覆盖,并及时洒水养生。另外,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引气剂也有助于减少收缩裂缝;(2)对于第二类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是避免出现这种缺陷的最好方法;(3)对于第三类裂缝而言,为了尽可能减少收缩约束以使混凝土能有足够强度抵抗所引起的应力,就必须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升温速率,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矿粉煤灰,能使水化热释放速度减缓;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在混凝土结构内部采用冷却管通以循环水也能及时释放水化热能;(4)对于第四类裂缝,在混凝土施工时,应该严禁不同品牌、不同标号的水泥混在一起使用;(5)就第五类裂缝而言,对于浅层裂缝的修补,通常是涂刷水泥浆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份侵入;对于较深或较宽的裂缝,就必须采用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3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