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江西省永丰县正坑矿区铅(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矿体地质特征

  4.1 矿体产状、形态、规模特征

  全区共内圈出4条矿带,9个矿(化)体,矿石为矿化的碎裂硅化蚀变岩。矿带整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为75°-85°,矿体呈薄板状、条带状、脉状,矿壁呈舒缓波状,具尖灭再现特征。根据资料统计,矿体厚度变化系数V为69.2%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Au93.3%、Ag86.2%、Pb106%,反映沿走向和倾向的厚度变化稳定,品位变化均匀。各矿(化)体特征见表1:

  4.2 矿石质量特征

  4.2.1 矿石类型

  本矿区矿石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

  4.2.2 矿石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

  矿石物质组成:本矿区可利用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伴生有自然金、金银矿、自然银、自然金-自然银系列(金与银之间完全类质同象)矿物。铅矾、白铅矿、砷铅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铜蓝、毒砂、毒铁矿、黄钾铁矾、褐铁矿、砷铅矿等等金属矿物含量较低,无法利用。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粘土矿物等。

  矿石矿物相对含量:根据选矿试验分析,该样矿物相对含量见表2。

  4.2.3 矿石化学成分

  选矿试验原矿样品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矿样中Pb 、Au、Ag含量都较高,可能具有较好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As的含量较高,是主要的有害杂质元素。

  注:*含量单位为g/t。

  4.2.4 矿石结构

  主要有自形晶结构、压碎等粒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显微文象结构、网脉状结构等。

  4.2.5 矿石构造

  主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多孔状构造、晶簇构造、网脉状构造等。

  4.2.6 矿石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

  方铅矿:呈他形粒状、不规则状、脉状、团粒状、浸染状分布,粒径0.1-4.3mm。多沿脉石类碎裂纹,粒间充填,呈条纹状,短束脉状。氧化带中方铅矿常被铅矾、白铅矿交代,一般从边缘向中心交代(图3)。

  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薄片中见自然银(含金)分布于褐铁矿中,呈长方形,不规则粒状,粒径大小0.03-0.08mm(图4);根据钻孔岩鉴资料,在石英脉中见有多粒自然金,不规则形,粒径0.005-0.01mm,属粒间金。

  4.2.8矿石品位特征

  Ⅰ号矿体资源量占全区矿石总量的43%,工作程度较高,通过对其品位特征的分析解剖,可较好地了解全区品位变化情况。从Ⅰ号矿体情况看,随深度的增加,铅品位有增大的趋势。地表5个探槽主要品位较低,平均品位为0.97%,探硐PD1、 PD2平均品位为2.64%(标高为205-220米), Zk1301-1(标高为185米)铅平均品位为4.78%。当矿物为单一铅矿时,品位较低;当铅金银多种矿物组合同出现时,铅品位往往会较高,金银铅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5.矿床成因分析

  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区域上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泥砂质类复理式建造及火山碎屑夹火山熔岩建造,构成了区域的基底岩系。加里东期区域基底褶皱回返,形成银山—五里排大型南北向复式背斜及馒头团—张家山次级近东西向向斜构成区域基底褶皱,并伴生一系列断裂构造。区内东西向断裂容矿构造是此时期的产物,其产状与馒头团—张家山东西向向斜轴面劈理基本一致。

  燕山期出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造成了矿区南部东固复式岩体(钾-氩法测定为172.2百万年)及区内浅成隐伏岩体的侵入。伴随岩浆活动,基底断裂再次活动,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沉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空间条件,形成了诸如矿区周边的羊坑Pb、Zn多金属矿点,清水塘、龙家湾W、Cu多金属矿点,银山Pb、Zn、Ag多金属矿点。因此,燕山期是本矿区主要的成矿期,既伴随岩浆期后热液的活动上升,含矿热液在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形成区内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金银)矿床。

  6.找矿方向分析

  目前,矿区工作程度仍较低,Ⅰ号矿体控矿最低高程为145米,最大延深113米;Ⅱ、Ⅲ、Ⅳ矿体则更浅,控制最低高程仅为195米,最大延深20-70米。通过对Ⅰ号矿体的分析解剖,认为随深度的增加,铅品位有增大的趋势。沿东西向含矿构造破碎带多处出现花岗斑岩脉及面状红柱石化蚀变岩带,说明有隐伏岩体存在。我们认为,现阶段查明的近东西向含矿构造带中的矿体,在地表呈细脉状、长条状成群出现,可能只是区内矿体冰山一角,深部出现大矿脉的概率极大。后续详查工作应加强深部勘查,矿区深部找矿前景极佳。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地矿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地质部江西省地质局, 1∶20万吉水幅地质图及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书,1974;

  [3]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5万东固及白沙幅地质图及其说明书, 1988、1989。

  作者简介

  陈媛霞:女,甘肃省秦安县人,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 1966.8生,现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职工,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陈茜坤:男,福建省福州市人,地质矿产勘查高级工程师, 1965.12生,现为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总公司职工,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698.html


上一篇: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论述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