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1)掺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浇筑后容易在初凝前后出现裂缝。产生原因:混凝土较粘稠、不泌水、不易完全沉平,裂缝多在钢筋上方出现。防治措施:在混凝土初凝后用木抹子将裂缝处搓毛抹压致使裂缝愈合。

(2)掺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搅拌时有部分水泥砂浆粘在筒壁上,易造成出机的混凝土不均匀或灰少。产生原因:混凝土比较粘稠,出现缓凝现象而粘在筒壁上。防治措施:及时清除剩余混凝土,即先加骨料及部分水搅拌,再加水泥及减水剂拌和,实行强制式搅拌。

(3)掺入减水剂后混凝土出机后很快失去了流动性,出现假凝现象,甚至无法施工浇筑。产生原因:水泥中石膏含量不够使C3S(硅酸三钙)水化过快,减水剂对水泥适应性差,减水剂中主要原料(三乙醇胺)掺量过多所造成。防治措施:及时更换水泥品种或批号,必要时换减水剂品种或降低减水量和拌合温度,用Na2S04(硫酸钠)缓凝,其掺量为0.5%~2%。

(4)掺入减水剂后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固,表面泌浆呈黄色。产生原因:掺减水剂用量过大。防治措施:减水剂用量不宜超过标准规定,终凝后适当提高养护温度,加强浇水养护,必要时清除已成型部分,重新现浇。

4 结束语

商品混凝土以自身优势,具有许多现场搅拌混凝土无可比拟的优点,正在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地使用,必须对混凝土加强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条件的需要。虽然在施工中时常出现裂缝、离析及坍落度损失等质量问题,但是,只要针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在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加以防治,就会避免和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秀梅,韩宝群.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3.

[2]白建勇.常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9.

[3]周明月.建筑材料与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4]冀红亮.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20.html


上一篇:生态建筑设计的探析
下一篇:简析不规则设计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