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基础处理(2)
3 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
给排水工程中管道的基础处理有别于其它建筑物的地基处理,由于管道自身的特性,导致其基础处理形式是以条形基础为准,就是说管道作用于地基的载荷力实际要比其它建筑物要小,而且通常是在基槽动工开挖之后,管道才直埋于地下。另外,由于管道直埋下放于软土地段施工时,由于软土地基的分散、不均匀性沉降,就会导致管道自身重力载荷作用所引起的过度压缩变形,而当这种载荷变形超过管道自身的承受范围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管道接口开脱、开裂,因此,应当结合施工现场周围地质的环境选取合适的常规基础处理方法进行施工。
3.1沉管法及其涵管桩施工操作
在软土淤泥的地基中,由于施工作业具体开展时要考虑管外壁和软土淤泥之间的摩擦应力,就需要对地桩的承载、载荷能力进行计算,以确定出定涵管的桩数。计算目的是为了确定其布置结构形式,在常规情况下,用以计算取得的涵管桩直径应当不小于1200mm,而纵向应当沿着基础中心线的两侧外排,横向则与涵管外侧相接。涵管桩操作方法:在施工人员将涵管放置于固定位置时,要首先清理涵管内的沉积淤泥;由于钢筋砼涵管的重力、压力的原因使其自动沉降,但如果自动沉降效果不明显时,可用多根涵管累计叠加使其下沉,直至涵管沉降穿越至规定所需的淤泥层、持力层为止;当人工把淤泥全部清理完后,应在管桩的根部铺设三十厘米厚度的C20砼,之后加毛石含量20%的毛石砼,与此同时,应用三十厘米厚度的C20砼在涵管桩顶端进行严密封层;此管道施工基础处理方法的防渗透作用成效并不是非常良好,但施工处理方法较为实用。
3.2筑坝挖掘法
(1)筑坝排水:筑坝排水多用于穿越荷塘、池塘方面的施工,在管道中心线的两侧进行筑坝施工,逐步把水排出,直至排净为止。在筑坝施工进行时,要注意坝体结构能够与管沟的中心线之间留有一段距离,从而利于坝体稳定与方便于施工。常规情况下,多数坝体的顶宽三米就可以,但坡比要求1:1,而且坝体能够高出于水面一米,同时在水面上层铺设塑料布用来挡水;并用木桩等建筑材料进行加固以及用潜水泵进行坑内抽水。(2)清理淤泥及其作业带开拓:清理淤泥主是指用泥浆引排到指定位置,对其底部加以推平,从而实现清理过
程;作业带开拓多指明沟排水这一过程,以及按照施工要求沿着管道中心线开拓施工便道。
(3)挖掘管沟:管沟开挖这一过程,应采用履带挖掘机进行挖掘,并要注意在挖掘土壤时,注意挖掘出的土壤要远离管沟,从而减少沟道之间的承载压力;至于管沟挖掘方式多可采用台阶式挖掘,并利用钢板桩加固措施保证其结构边坡稳定,另外,要格外注意地下水位高度,过高时能够及时采取降水措施。
结语:在水资源日渐匮乏、水质污染严重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多学习给排水设计理论 ,并且结合到工程实践当中去 ,这样我们才能够非常好的达到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的世界能源目标。
参考文献:
[1]韩会玲.城镇给排水.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张胜峰.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7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