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城市环境中的景观游憩系统的设计趋势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通过对当前在景观游憩系统忠存在着片面最球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成,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探索景观游憩系统的设计趋势。吸取国外城市的设计经验,在设计中贯彻生态学廊道的绿色体系,人与自然,诚实的和谐发张作出了探索。

关键词:景观游憩系统; 现状; 需求;合理的设计; 持续前进

目前城市景观游憩系统的现状

城市居民需要丰富、分布均匀、并且灵活多变的休闲系统,能够为不同年龄、兴趣以及性别的人群提供各种类型的休闲活动。这一类休闲系统的雏形在美国许多城市涌现出来——纽约、克利夫兰、华盛顿、新奥尔良、芝加哥——尽管通常都以一种支离破碎和不协调的方式出现。在这些城市中,纽约市、韦斯特切斯特县和长岛的合并公园体系毫无疑问构成了其中最先进的范例。

但是,除了休闲系统的数量极其缺乏之外——没有一个美国城市敢自夸达到了每一英亩开放空间容纳100人的最低标准——这些休闲系统还有很多质量缺陷。公共公园系统通常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一方面与私人拥有的娱乐和消遣中心——剧院、舞厅、stadia以及竞技场隔离,即使面积最大的两个公园——芝加哥的林肯公园、纽约的中央公园——它们也因与最密集的人口活动区域距离遥远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几乎所有的这类休闲系统,仍然受过时的设计理念的束缚,而很少采用现代的平面表达方式。此外,这一趋势越来越注重考虑一种重要的均衡分布的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游憩空间:

(1)游戏场地——每个街区或住宅组群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的小块活动场地。一般每30-60户为一个单元,最小面积为1500-2500平方英尺。场地上放置一些简单、安全,但是吸引人的器械——秋千椅、低矮的规则摆动的秋千、矮滑梯、沙箱、简单的游戏材料、攀玩架、儿童游戏屋;适宜奔跑的开放空间。

(2)儿童游乐场地——为6-15岁的儿童设置。场地位于社区中心或靠近社区中心,一般每一千人需要一英亩的游戏场地,一个游戏场地的最小面积一般为3-5英亩。主要内容有:器械区,为非正式比赛提供的开放空间,为较大的男孩和女孩提供的比赛场地,为静态游戏、手工活动、戏剧表演、讲故事提供的区域,浅水池等。

(3)区域运动场地——为青年人和成年人设置的游憩场地。一般半径为0.5-1英里,最小规模为10英亩,以20个为宜。每20,000人需要一个运动场地,一般每英亩可容纳800人。

(4)城市公园——包含任一或全部上述活动空间加上\"美丽景观\"的更大面积的活动区域。组织起来满足大量人群集中使用的空间——动物园、博物馆、娱乐场地,以及消遣空间。

(5)郊野公园和城市绿化带——为\"在郊外过一天\"而设置——更大的面积、低密度的使用、稍微使用一点自然式的修剪方式。适合步行的道路,车道,野炊烧烤架,公共厕所。

(6)特殊区域——高尔夫球场,海水浴场,城市宿营地,游泳池,田径运动场,露天体育场。

(7)林荫大道和快速路——越来越多的使用为了

①将以上提到的游憩空间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系统

②为去乡村和原始的地区提供快速、便捷并且愉快的通道。

但是数量是不够的……

休憩系统缺乏设计,难以满足需求

以上提到的类型只是对一个休闲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描述,但是,即使具有上述所有类型的游憩空间也不能确保一定能形成一个成功的游憩环境。换句话说,这一问题既应考虑数量也应考虑质量——不仅仅在于有多少游憩设施,还在于拥有何种类型的游憩设施。在此,设计元素是很重要的,设计的成功依靠对于周边人群的使用需求的精确分析。这些需要既包括个人的需要,也包括集体的需要。

每个人都渴望一种最佳的空间关系——亦即,每个人都需要身边拥有一定数量的空间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并发展身心。而且城市人口具有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休闲需要因年龄、性别以及以前的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同时由于受到移民、工作以及生活条件的影响,人们的游憩需求也会经常改变。有组织的娱乐活动稳定的向低龄段和高龄段扩展。

如何合理的设计休憩系统

对上述因素的考虑表明,为游憩环境所做的某些设计中通常缺失了几乎是目前工作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今后的休闲环境设计中,在设计方法上必须做到:

(1)一体化设计。为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之间建立一种生物学的关系,从而自动调控娱乐空间的密度是最为关键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应该将室内外空间、居住空间、工作空间、游戏空间、以及整个社会单位(其规模由各个组成部分的可达性决定)进行一体化设计。因此,景观不应孤立存在,而应该成为综合的环境控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运用现代的知识和工艺,我们塑造出能够不断再生、反映有机社会发展的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环境是完全可行的。将景观与建筑再次溶为一体成为可能——在一个更新并且更高的平台上——同时因此而获得一种被精心而愉悦组织的空间所环绕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007.html


上一篇: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从防震角度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