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道路的绿化美化规划设计(2)
3、树种选择的原则: 由于城市道路环境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环境条件差异也较大,选择树种的先决条件是能生长、绿化效果稳定、能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要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及市树市花。
三门峡市辖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三门峡市境内主要表现为深山峻岭、浅山丘原和河川盆地等。 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行道树宜选择荫浓、有观赏性、适宜三门峡城市生长的树种,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行道树基调树种:槐树、白杨、柳树等。
三、城市道路的绿化规划设计
1、主干道的绿化规划设计
城市的主干道是联系城市中的主要交通枢纽、主要工矿企业和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100米不等,以交通性为主,车速快,车道宽,可绿化面积相对较大,绿化要求较高。
主干道的树种选择标准要高,可在生长速度中等的种类中选择;次干道可选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步行街应选观赏性好的种类。
选择的一般标准是: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发芽早,落叶玩;没有飞絮,落果少。
选择树种应在可能条件下使用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速生树绿化快,但寿短,宜用慢生树更新;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四季之中,均有绿化效果;可以稳定景观效果。此外乔、灌、草结合还可以创造复层结构的景观。
2、次干道的绿化规划设计
次干道是联系城市中各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度为25-40米。为生活型干道,主要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交通要求,行车速度较低。路面多为一块板式。根据其具体位置,可以分为居住区次干道、商业街等。居住区次干道位于居住区内路面较宽,须满足居民日常上下班、机动车、自行车等车辆行驶功能,两侧主要种植行道树。可在有些便道较宽的地方设置街头小游园,主要供居民休憩,因此须设置一些坐凳等服务设施。
商业街为满足购物行人较多而两侧便道较宽;而在便道上加设条形种植池种植乔灌木,也可以结合树阵形式以加大绿量。
3、支路的绿化规划设计
支路是街坊间联系的道路,红线一般宽12-15米。支路路面、便道很窄通常只可载植行道树。
支路在居住区内为主干路,可结合楼间绿地和街心花园,栽植具有小区特色的行道树,并把整个小区的绿化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小环境。
4、道路交叉口的绿化规划设计
(1)平交路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视角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的安全视距而在交叉口绘出的平面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从司机发现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好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一般城市道路的安全视距采用30-35米。根据行车要求,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任何的建筑物和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规范规定:(a)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b)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c)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d)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相关设计原则: (a)在距交通信号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同时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b)分隔带与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的枝叶不得侵入道路限界。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最外侧机动车道路面标高1.2米的树木;弯道外侧应加密种植以诱导视线。(c)快速路的中央分隔带上不宜种植乔木。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米。考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的要求,株距4-10米。
四、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与管理
道路绿化建设工程作为建设项目的一种,也遵循建设项目所遵循的程序,要经过项目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管理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评价阶段。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树木是有生命的机体,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长习性。有些树木喜欢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而有些植物则适宜在冷凉的环境下生长,有的在春季栽种成活率高,而有的则必须在秋季种植,民间谚语\"秋载牡丹,春种树\"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种植树木要因地因时、因树制宜、科学栽种。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城市街道树木种植后,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树木的成活和发育,绿化管理部门要对道路绿地如浇水、中耕(即用人工方法松动土壤表层)、除草、施肥、防寒、防雪、防病虫害等方面精心管理,才能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2)杨晓光.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4)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