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建筑设计还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来解决通风问题,使自然通风和高科技有机结合以更好地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例如,皮弧诺在特吉巴奥艺术中心设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气流分析和风洞实验,最终形成通透和开放的锥状造型,既减小了风荷载,又最大限度地利用风压实现了建筑的自然通风。

  3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的实现

  3.1建筑物的朝向

  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

  3.2建筑群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在单体建筑设计时,应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但对于建筑群体,其在设计时应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建筑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此外,考虑到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在单体设计中,还应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高度、进深、面宽、形状)实行一定的控制。

  3.3门窗开口的优化设计

  建筑物开口的优化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据测定显示,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避免采用一些直接或间接增加门窗面积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洞口面积。另外,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3.4屋顶的自然通风

  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肘,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一热压一通风\"的原理。作为建筑共享空间的中庭就可以胜任这个\"竖井\"的职能,一般来说,其所占空间比例以超过整幢建筑的1/3为宜。这种屋顶的自然通风一般有:一是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二是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3.5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

  利用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以避免空调所引发的各种\"空调病\"。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屋面太阳能烟囱、Trombe墙以及与建筑一体化安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它们可以单独设置来强化通风,也可以与其它建筑结构复合成一个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系统。

  3.6玻璃幕墙围护结构

  利用双层(或三层)玻璃幕墙实现自然通风也是现代建筑的一个特色,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阳光的照射下通道内的空气温度吸热,这时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利用双层(或三层)玻璃幕墙,可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实现夜间开窗通风,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

  4结束语

  在当前生态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全球各地不断涌现出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优秀建筑设计作品,这证明了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建筑师应该加强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走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建筑创作之路,不断为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324.html


上一篇:刍议混凝土试件的留置方法
下一篇: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