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师职称范文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2)
5、抗震等级
一般的民用建筑都在我国的《抗震规范》中属于丙类建筑,比如说:教学楼,住宅楼,办公楼及工业楼等。一般的公共建筑物比如:大型的百货商城,大型体育馆,大型的娱乐场所或者医疗、消防、交通、通讯等建筑物,这些都属于乙类建筑。根据我国的《抗震规范》规定,其抗震等级实依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楼层高度和当地的历史地震强度等确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对于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要比当地的抗震强度高一度,
6、其它方面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强制性规定: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由砌体承重的混合形式。因为框架结构是柔性结构,砖混结构是刚性结构。为了协调结构的相互变形,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混合受力。在地震过后,专家对建筑物的震后损害进行分析发现,混合形式的结构中的砌体结构部分会最先遭到严重的破坏,而混合形式的结构中框架结构没有按实际情况安装好内力和配筋,特别是有砌体墙时,在地震中整个结构就会由于地震波而被严重损害,这对于人身财产安全是十分危险的,而纯框架因为抗侧力刚度好情况则好的多。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在地震中混合形式的框架结构由于承重问题,都使得砌体的严重交叉开裂。所以,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时刻注意这点。
设计人员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要避免用短柱,因为在现今的抗震方面的研究中,由于其刚度较大,当混凝土的等价强度不够时,在地震中就会使其产生交叉裂缝,最终引起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短柱的抗震性相对较差也已得到专家的验证,但是因楼梯的休息平台、建筑方为了减少成本而在柱间只是装墙没有到顶、随意的开门开窗等等因素而造成要用到短柱。所以,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中,设计人员就要对短柱进行部分的技术性处理,增强短柱在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方法:(1)缩小短柱的楼与楼之间约束,比如说降低相连梁的高度等;(2)增加箍筋,短柱箍筋的间距
建筑框架设计的造型与功能的要求日趋多样,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也日益增多,上述的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比较常见的,却又很多设计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时常被施工方忽略。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时,不仅要熟悉国家所规定的硬性要求和遵循各种规范,还要依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选择合适的参数指标和结构体系,大胆灵活的处理和解决结构方案上相关的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世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智能CAD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林玮,李巨文.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
[3]张建川;高烈度地区多层错层设计的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9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