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粉喷桩技术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探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3.3.6成桩后质量检查

开挖检查最后一根桩成桩7d后,进行基坑浅开挖,其深度宜为0.5m,基坑开挖要人工进行,对搅拌桩头应小心清理。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测量成桩直径(检查频率为10%)桩位 桩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3.7 取芯检验

在成桩7d 内采用轻便触探仪检查桩的质量,触探点应在桩径方向1/4处,抽检频率为2%,成桩28d后,按1 频率或每一工点不少于2根桩采用钻孔取芯法对其进行终检。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个别粉喷桩桩顶较松散,强度偏低,一般在0~1.5m内均呈松散团块状 1.5m~6.5m处桩强度较高,质量均匀。这是因为在成桩过程中,当提升杆提升将近地表时,因侧向土压力较小,造成搅拌质量较差,因此确定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的地基,其场地整平标高应比设计确定的基底标高再高出0.5m。

4、喷粉桩质量检测方法

由于喷粉桩施工量大面广,且是隐蔽工程,现有喷粉桩施工机具无法自动地、准确地控制喷粉桩施工质量。因此,如何对喷粉桩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实施喷粉桩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有效控制,是软基处理工程没有解决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目前喷粉桩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挖桩检查法是目前软基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要求按桩总数2%的取样频率挖桩检查桩的成型情况,然后分别在桩顶以下50cm、150cm等部位砍取足尺桩头,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轻便触探仪触探法也是规范规定的方法。轻便触探需在早期进行,一般龄期不能超过5~7d,且轻便触探探测深度一般不超过4m,故对喷粉桩深层质量无法测定,与第一种方法一样,测定结果无代表性。因此,作为规范规定的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来源:www.examda.com

(3)钻孔取芯法采用地质钻机对喷粉桩进行全程钻孔取芯样(一般龄期28d),这是目前喷粉桩质量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测定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喷粉桩的整体质量,但该方法也存在检测时间长、钻孔费用高,钻孔取芯时间一般需在28d以后,难以对喷粉桩质量实施动态控制等问题。故此,考虑到费用、时间方面的因素,只能抽取少量的桩进行钻孔取芯检测。

(4)静载试验法能根据桩承载力的大小定性地确定桩体质量,但由于测试费用较高,每个工程只能抽检很少数量,故测试结果也无代表性。

(5)动测法主要是指小应变动测法,它是基于一维波动理论,利用弹性波的传播规律来分析桩身完整性。显然动测法检测速度快,测试简单,但国内大量资料表明,喷粉桩桩体强度与波速之间关系离散,桩端阻抗与周围介质没有明显变化,桩底反射不明显,因而难以用动测法评价桩身质量。

以上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每一种方法都不能快速、有效、经济地对喷粉桩质量检测,保证喷粉桩施工质量。在实际的公路施工过程中,采用静力触探法(CPT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SPT法)可以对高速公路喷粉桩实施施工过程动态质量控制。

5、喷粉桩技术运用思考

(1)粉喷桩软基处理后沉降观测小于10m,满足设计要求;当粉喷桩打穿软土层进入较硬的持力层(最少50cm)时沉降量很小,反之,成为悬浮式时沉降就大。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准确确定地基土的含水量,严格控制喷粉量、气压等技术参数,是确保成桩质量的关键。

(3)从实际工作中看,粉喷桩成桩质量随深度增加而变差,设计时成桩深度不宜大于10m。

(4)室内配合比的水泥土强度,与桩体取芯强度相差很大,多积累这方面的试验检测资料,以找出更合理的二者相关系数,将推动粉体搅拌法处理软基技术的广泛应用。

(5)复搅与不复搅的桩质量相差很大。

(6)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还处于一种半理论半经验阶段,因此大量积累工程的沉降观察资料,

对于完善设计理论有极大的价值。

6、结语

实践证明,喷粉桩是一种具有很大推广价值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这一技术在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得到有效的发挥。但是喷粉桩复合地基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出现事故较多,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中,其设计理论、施工控制技术一直存在争论,这就需要广大同仁今后要共同合作探讨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元驹, 韩素芳.混凝土工程病害与修补加固[M].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96

[2] 纪年生.常用建筑材料试验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978.html


上一篇:浅析公路施工中的边坡防护技术
下一篇:浅谈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