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路基的病害及防治措施(2)
(二)对路基进行治理措施
(1)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路基填土在填筑前要清除混杂的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填土中挟有有机物容易在有机物腐烂后,在土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边坡不稳、沉降路基现象。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2)路堤填料。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
(3)填土路基压实。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具体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软弱层出现,应及时清除并换填良性土壤重新碾压。并进行压实度和含水量的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也可以在不影响行车及道路安全的情况下对过湿土进行翻晒,掺配,待含水量合适后碾压成型,也可掺生石灰翻拌或直接挖除换填适宜的土壤进行碾压成型。
(4)特殊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基处理和路堤处理。
(5)完善排水设施。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饿关系十分密切。路基路面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原因也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道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十分重视排水工程的设计。道路排水的任务就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到一定的限度以内,将路面上的水排除,保持路基面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根据水分来源的不同,水流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与此相适应的道路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路基设计时必须考虑: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于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和下渗。对于影响路基恩行性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导路基范围以外的适应地点。常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和急流槽等。分别设于路基的不同部位,各自的主要功能、布置要求或构造形式,均有所差异。常用的地下水设施有:盲沟、渗沟、和渗井等,主要是以渗流的方式汇集水流,并就近排出路基范围以外,其特点是排水量不大。对于路基及边坡土体中的上层滞水,或埋藏很浅的潜水,当其影响路基路面强度或边坡稳定时,可设置盲沟、渗沟和渗井等地下排水设备予以排除和拦截。对于水流量较大的地下水,应设置专用地下管道予以排除。
公路路基病害多种多样,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加大和超载汽车的增多也是公路路基不堪重负,为此,要想将公路路基病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就必须从设计开始入手,科学的设计加上科学的施工,相信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会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多实地调查、试验,从病害发生的原因入手,采取科学的措施,会将病害处治好的。
参考文献:
【1】皮振益.道路工程施工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贴于 中
【3】丁圣明.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文下载中心 h:/ 【4】何仙伟.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安全检查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