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综述钻孔灌注桩首批混凝土的灌注(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以上几种方法在施工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完全凭监理的理解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所以,这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不便,大部分施工单位成熟地应用一种方法来实现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到另一个工地被要求用另一种方法,笔者认为反而不好,有时会造成首批混凝土灌注的失败,而首批混凝土灌注的失败往往由施工单位承担损失和责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起到隔水的作用即可,没有必要要求指定用哪一种方法,建议可以写进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中去。

4 导管底口距离孔底高度的问题

目前,规范要求导管底口距离孔底0.3~0.4 m左右,这样存在一个问题,是距离一次清孔前验收的孔底还是距离二次清孔后的孔底,在回转钻进中,还有一个钻尖的问题,如果孔底干净沉渣很少,导管底口距离钻尖0.3~0.4 m的时候,很容易导致隔水塞不能从导管底口翻出。笔者认为,导管底口的距离孔底的高度应视情况而定,若孔底干净、有钻尖存在的情况下,应取大值,即0.4~0.6 m左右,如果沉渣在允许范围内,应该距离沉渣0.4 m左右,才能有利于隔水塞的排出。而最有把握的作法是,停泵后用吊车吊住导管下探至孔底,然后再上提0.4 m,或根据深度不同再调整导管的长度。切不可只按导管高度和孔深计算后确定,因有两个因素没有考虑:①导管长度的误差,如果孔深在70m,每根导管长度误差0.01 m,30根导管就可能误差0.3 m,这样距离孔底只有0.1m或更少,使首拌混凝土灌注失败;②是孔深测量误差,也易导致底口距离孔底大小,使灌注失败,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5 结语

钻孔灌注桩首批混凝土的灌注,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以首拌混凝土灌注量计算方量作为基础,满足首拌混凝土导管埋深不小于1 m,连续灌注,隔水塞能够把泥浆和混凝土隔离即可,没有必要要求指定用哪一种方法,在满足首拌混凝土灌注原理的前提下,应以施工单位的操作经验和节约施工成本为原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89.html


上一篇:简要分析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
下一篇: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