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刍议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4.1.1 隔离措施

为了防止从沥青路面裂缝渗入的水浸湿基层,在基层表面上设置厚度为2cm沥青封油层,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基层有一定的透水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为了防止渗入的水影响土基的强度,也可以将隔离层放在土基顶面。

4.1.2 采用排水砂垫层的措施

为排除从沥青路面裂缝渗入到基层中的水,也可以在基层顶面设置砂垫层,将路面体系中的水排至路基以外。对挖方路基中的水也可采用上述方法,但必须将水沿纵向排至填挖过渡段,然后将其疏导到路基以外。

4.2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1)必须用单台产量在200t /h以上的拌和机,两机在一个拌站的不能用。摊铺机选用12m幅宽的机型,满足一次摊铺的要求。

(2)拌和机应具有自动记录打印功能,在拌和过程中能逐盘记录各种材料的用量和温度。

(3)混合料加热温度必须保持高温。沥青加热要保持在170°~180° ,矿料须加热到180°~190°,混合料出厂温度要达到160°~170°(贮料仓出料低于150°),运到铺筑地点不能低于150°,初碾温度不能低于140°,终碾不能低于80°。使用改性沥青应通过试验确定温度,混合料应尽量高温施工,便于沥青与混合料粘结及混合料压实。

(4)沥青面层要在高温季节施工,若气温较低,必须采用可靠的措施保证高温碾压,如加热熨平板、运料用保温篷布覆盖等。

(5)沥青面层碾压应选择重型压路机(钢轮12t~15t,胶轮15t~25t,振动8t~14t),并进行试验。碾压在高温下进行,力求压实、平整,这样可减少压路机数量及碾压遍数。

(6)在沥青各面层铺筑前,下层表面必须处理好;雨天下层表面不干燥,不能施工;在雨天施工的段落应清除重铺。

(7)集料表面粘有泥土必须清洗干净、晒干。

(8)回收粉尘要全部排掉,不得用到混合料中。

4.3 沥青路面原材料的控制

为保证道路路面具有高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好的品质,减少因承重而产生的变形,在原材料选择上应做到:有较高强度、耐磨耗,采用锤式或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具有良好颗粒外形的硬质石料,选用粘度高,针入度较小,软化点高和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均能满足要求。保证原材料的进料和堆放,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充分使用好沥青拌和设备。均能生产出合格的沥青混合料。

4.4 基层和垫层配料

垫层材料要级配合理,严格控制最大粒径及含泥量,使其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必须按底基层做法实施,做到密实度、弯沉值、E值满足指标要求,起到防冻、排水、防水的作用。基层施工配料的要点是计量准确、拌和均匀。通过对混合料作筛分试验,获得接近级配曲线中值,用厂拌法拌和。石料要分级购买、进料、配料、上料,拌和设备必须有精确的计量装置。基层摊铺应用摊铺机半幅一次铺成,用重型振动、钢轮压路机压实,最后用胶轮压路机碾平。

4.5 基层和垫层施工质量

基层和垫层的强度与稳定性对路面的整体强度与减轻面层的病害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基层和垫层的施工质量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对基层和垫层施工应强调: ①拌和问题,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土类应注意施工中的拌和问题,如果拌和不均匀,基层就不能形成板体作用,保证不了基层的强度;②压实问题,对基层和垫层的施工,压实工序是重要的环节,如果基层和垫层不能得到充分压实,影响路面整体强度的提高和使用质量。

4.6 加强养护的措施

当路面出现早期裂缝破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用沥青灌缝,避免裂缝继续蔓延,防止水分渗入路面中。对破坏严重的应及时补修,避免路面病害进一步恶化。此外,由路面流到路肩上的雨水往往不能顺利流到坡脚下,而停留在路肩上,并通过路肩渗透到路面和土基中,应将水及时清除,防止水分渗入路面造成侵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保修期限为设计使用年限,保修期从验收备案之日起计算,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负责及时修复。

5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前,结合每项工程的实际条件、环境及特点对前面所提路面设计、材料、施工及检测方面的参数、性质、工艺方法、仪器设备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结论来指导工程管理,是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的有效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91.html


上一篇: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问题
下一篇:桥梁混凝土裂缝分析与施工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