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吉林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现状与展望(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一、具体目标

1、构建交通运行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可控。

完善交通通信信息网络,满足交通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实际需要;增强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监测能力,实现对重要路段和大型桥隧的联网监控,及时掌控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实时动态,提高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水平。

2、构建完善的数据中心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整合各级各类交通数据资源,构建全省统一的\"省级两层、省市两级\"的数据中心体系,实现全省数据资源的充分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建成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数据库

3、依托信息化工程建设,行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能力显著提升

初步建成多网联动的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加强行业内外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信息的交换共享,实现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和科学指挥调度,满足\"监管到位、协调联动、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要求。

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培育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方便百姓安全便捷出行。

基本建成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全行业信用信息的集中展现和发布,为建立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提供依据。

二、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建设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推进:

1、为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组织开展行业基础工程建设,开展行业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工程,显著提高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为落实部信息化工作部署,以行业重大工程带动信息化整体发展,实现行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能力显著提升。

3、为探索新领域信息化建设新路径,积极争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以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形式要求,带动信息化全面发展。

4、为深化和完善信息化应用,支持各业务部门开展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深化包括综合政务、公路管理、运输管理等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应用,完善发展基础,增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5、为完善信息化发展条件,保障上述工程顺利实施,必须组织开展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的学习、交流与培训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149.html


上一篇: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下一篇:中小桥梁无伸缩缝缩缝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