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加强(2)
b:成果展示的方法:利用当代最新的成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c:问题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要求,提出任务以及设计问题。为学生们提供资料,让他们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d:模拟训练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跟着模拟训练以便达到掌握操作方法的目的, 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新知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可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因“材”施教即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等;其次,因“人”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最早由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可能地发展,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材”而异定教法。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教无定法,但教定要有法”。为了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为原则,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灵活选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以下我们将对这几种方法做简要阐述。
a :讲授法
教师系统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即为讲授教学法。此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用途以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病毒预防等。讲授法同样也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以及操作步骤的讲解,像讲画图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的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
b.探索式法
针对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先做简单的提示或者不作讲解,随后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独自完成学生任务。该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们要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
c:示范法
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关于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一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包括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二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教师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做演示。示范法可以比较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d.同步教学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时进行同样的操作,一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此种教学模式,教师要控制好操作进度,如果条件允许,有计算机投影仪,方可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同步操作。这样,教师讲解也相对轻松很多,学生也容易明白,教学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们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不注重他的特点,教师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下面无可奈何的听,效果反会适得其反。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其重视度,从初中着手抓起。但是,计算机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缺乏现成的教学方法,因而需要教师们不断地去探索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石斌.互动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读与写杂志,2010.11
[2]《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3] 高建君;;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0期
[4] 廖红;技能教学的必要性和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2010年24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142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