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核心期刊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执行力提升策略探究(2)
二、教育舆情场域中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执行力提升策略
(一)建构良性发展的教育舆情生态场域
在教育改革和新政策实施的重要阶段,教育问题凸显、矛盾冲突加剧,构建良好的舆情环境,提升政策执行部门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进而能够事半功倍的提高教育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部门以符合人民利益的原则公平正义的制定教育政策、处理教育问题和社会关系、调整各阶层利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实事求是的向民众发布真实的信息,并信守承诺,表现出真诚解决问题的态度,逐渐改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抵抗、逆反,逐渐建立民众对政策执行部门的信任感,树立政府诚实守信的公众形象。
教育部党组在有关文件中指出:“制订教育政策要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和问需于民,建立畅通无阻、运转协调、规范有效的民意反映机制”[8]。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根据新疆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等本土资源,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借助现代媒体及新型传播途径,进行政策的广泛宣传和民意疏导,积极总结并反馈以往舆情应对的经验和方法,及早对可能出现的舆情进行预报、分析、定位,了解舆情各类表达主体的需要,重视教育舆情研究,规范教育舆情分析,提高教育舆情信度与效度,制定相应的疏导措施和解决方案,及时化解舆情危机,并引导舆情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教育政策顺利执行营造良好的氛围,建构起教育政策执行的良性循环的舆情生态场域。 (二)提升教育政策执行部门舆情管理能力及媒体素养
“古德诺认为,政治是民意的表现,行政是民意的执行”[9].。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信(下转104页)(上接88页)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能力,健全网络舆论引导制度。”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体的介入,舆情成为各阶层教育利益表达的主要方式,尤其对教育舆情敏感问题的处理更加考验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力水平。提升教育舆情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教育政策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政策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明确的、权威的政策消息,扼制谣言的散播,保证快速、畅通、公开的信息渠道;第二、完善教育舆情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责罚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的不法分子,追究调查舆情所涉工作人员的责任;第三,对政策执行部门进行有关舆情引导处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政策执行者敏感的舆情管理意识,学习正确处理舆情事件的方法及科学引导教育舆情发展的策略,积极应对各种舆情问题和危机。
(三)在省域层面构建政府教育舆情采集体系模型,健全积极主动的教育舆情预测与引导机制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期间进行大规模舆情监测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机构成立了教育舆情监测分析的部门。2010年12月8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组建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开展对我国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的评估与舆情分析,为推进首都与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其他省区跟随步伐,也先后建立舆情研究机构和舆情应对启动机制。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本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应急处理模式,凸显出众多问题,如处理态度被动,手段单一,官僚习气浓厚,处理结果不公正,问题常常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168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