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2020-06-16   |  所属分类:教育技术: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育的着力点与目标。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低于145万字,海量阅读已经是未来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小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一)营造环境。要让孩子真正爱读书,就必须营造一个充满浓郁读书氛围的环境。学校可以建设校园图书室,开放式的阅读长廊。班级可利用书柜,开辟并布置班级读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在家庭中,鼓励家长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准备书架,带孩子挑选购买书籍,并进行亲子阅读。(二)精心推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推荐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经典儿童读物,如:童话、名著、科普读物、历史读物等。推荐形式要多样,可以是课前三分钟的讲故事,可以是播放一段电影视频,可以是表演读一段人物对话,也可以讲一讲作者的故事。(三)课内迁移到课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节选自名家名篇,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后,阅读才刚刚开始,教师可依据课文内容、作家资料、时代背景、写作特色等,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阅读,由一篇课文走进一本书,由一篇课文走进作者的所有文章,由几篇课文走进一个时代,由几篇课文走向一个阅读主题,尝试“整本书阅读”、“主题式阅读”、“群文阅读”,让课内阅读的一点星火,燃起学生大量阅读的兴趣。

  二、有效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品质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阅读品质,具体来说就是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有每天独立自主阅读的习惯,能理解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正确流利地复述阅读内容,能主动做批注,做读书笔记进行知识积累,能感悟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品质等。学校可以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根据阅读内容和学生特点,上好导读课、读书推进课、读书交流汇报课,提升阅读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一)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的一般步骤———初读、精读、熟读;学会不同的文章要抓住不同的关键点去读,学会理解作者思路、写作方法和文章中心。(二)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引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抓住文本的内容和细节,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梳理归纳、逻辑推断、理解感悟人物性格、体会情感、受到启迪等。(三)指导学生摘抄积累,做读书笔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圈画批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如:批注法、摘录法、归纳法、写心得体会法、画思维导图法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摘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优美文段,并背诵内化,丰富阅读的知识积累,掌握必备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三、搭建平台,鼓励学生阅读交流

  小学生因为受到年龄和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与同伴合作交流式的学习,这种学习会活跃气氛、开阔思维、增长见识。教师要精心设计、及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朗读美文佳作。老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和晨读时间,让学生朗诵、背诵、讲解、赏析课外阅读中搜集到的好词佳句和优美文段,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深化阅读理解。也可以在阅读课上,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感悟,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阅读,有所收获和成长。(二)以“写”促读。老师要鼓励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灵上的感触随时写下来,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和小练笔,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分析理解能力。除了写感悟,老师可以组织更加有趣味性的“写”,如:写读后感征文、办阅读小报、出一期阅读主题的黑板报,布置一块阅读主题的展板等。(三)竞赛评比阅读成果。老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评比交流活动,比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评选书香班级”、“展评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在评比活动中进一步交流阅读感悟,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阅读热情,激励学生不断阅读获得满足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四)再现表演。阅读后,鼓励学生用编排小品、课本剧的方式将书中扣人心弦的情节,感人至深的场景,细腻丰富的内心演绎给大家。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深入阅读。

  四、合理评价,促使学生坚持阅读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建立在激励和引导的基础上,以鼓励学生阅读为方向,以促进学生坚持阅读为终极目标。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兴趣与收获。切不能以完成阅读习题、摘抄词句等负担式的评价来衡量学生的阅读。

  (一)制定标准,分层评价。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每学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阅读水平的差异,给学生分层次,对阅读能力较差和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价表》,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进一步巩固阅读兴趣和方法,成为坚持阅读的助推器。

  (二)开展活动,师生共评。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评价,然后同学相互评价,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实事求是地对别人进行评价,学会取长补短。教师的评价要尽量实事求是,情真意切,让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存在的不足,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要用“放大镜”找出优点进行鼓励,从而使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阅读中去。

  (三)家校联合,关注过程。只有家校密切配合,课外阅读才能落到实处。家长在阅读时间、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及阅读数量等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作相应的量表,由家长负责监督考核。总之,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发现和思考,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杨丽丽.《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师生共读整本书之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7(68):192-193.

  [2]秦玉娥.《核心素养下小学生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N].科学导报,2017-04-28(B02.

  作者:曹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jishulw/21739.html


    上一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下一篇: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