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5-08   |  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稳定是我们发展的前提,是中华繁华的保证。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到新时代大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对策,以期达到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宣传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现状;宣传

  一、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团结教育应当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很少有学生阅读民族团结相关的书籍,没有读过相关书籍的的高达64%,剩下的表示自己读过一两本相关书籍,但是基本全读过的只占比15.7%,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接收还是有待加强的。同时,真正表示“不了解”民族团结思想的学生还是占少数的,约5%,“基本都了解”占比57%,这说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知识水平有一定的程度,但还是有待提高,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民族团结教育[1]。

  (二)大学生关于民族团结思想教育的宣传有待加强调查针对教学方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课堂是否满意,收获效果如何展开。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是比较满意课堂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选择“不满意”的学生只有60人,而剩余240名学生都认为自己满意民族团结教育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由此可见,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被学生认可的,但是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大学生都认为满意,仍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不满意,约占20%。所以,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教育有待加强从古至今,学生的教育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大部分高校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在学校内学习接受何种知识自然容易,便于管理,实施也十分便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校园只是人处于的一个阶段,人最终还是好回归社会中去,所以就不能只看重学校里的民族团结教育,而不把学生放在社会中去锻炼。如果忽视了社会这个大环境,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没有办法与实际联系起来,知识也只能是空洞的知识,不能为学生所用。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多此一举,在日常生活中并用不到,从而也就丧失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积极性。如今,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努力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捐献、看望老人、青年下乡、志愿服务等。但是这种活动范围小,涉及到的人也少。因此,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实践。

  二、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所处环境影响颇深1.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从各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上来看。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群众对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认识不深,所以可能致使彼此间出现误会,对民族团结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其次,在影视方面也有问题,少数民族题材存在少之又少,很多都是无人问津。而影视作品是最能传播文化,最能传播意识的传媒,但是却不能为民族团结教育尽全部的力量,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稀少,对民族团结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网络环境的影响。从网络方面看,网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民族团结教育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渠道,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另一方面,网络又带来了不可小视的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网络和通信的发展,一些新的影响民族团结的手段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非法音频、视频,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迷惑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思维和认识的形成,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大大加重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弱化学校一般是从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两方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但是调查显示,这两方面仍然有不足之处,仍需要加强,课堂知识的检测还不完善,活动的目的性和策划也需要完善。调查显示,在课外活动中,由于管理和监督的不到位,基本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多高校将民族团结思想和一些理论课比如思修融在一起,一起教授灌输,这样导致学生对民族团结思想的认识不清晰,缺乏侧重。更多地学生则是认为民族团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带而过便好。也有一些民族高校开设了团结教育相关的课程,这些院校在理念上已经比其他院校更加的注重民族团结的教育,收获肯定也会比其他院校大。此行为应多予支持,不但只是民族院校开展民族相关课程,其他非民族院校也应该积极地开展民族相关课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是第一原因。首先,进入新时代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各种思想潮流,文化潮流层出不穷,身处这个新时代,大家很容易就跟着潮流向前走。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很容易在多元化的思想潮流中迷失自己,丢失自己的信仰,抛弃对于历史的信仰,自然就弱化了民族团结教育。其次,新时代提倡创新,也正是因为这个潮流,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个性,特立独行,以至于太过于自我而弱化了集体荣誉感,也间接导致了其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响应程度不够。大学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是第二原因。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强,只有自己努力,自己优秀,在这个时代里才会有一席之地。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学习压力大,工作压力也大,这些都是关乎他们生活的眼前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们需要不断地注入自己的时间精力,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认为工作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放后,所以自然也是对民族团结教育提不起来兴趣,认为那是对自己没有用的,也就更不会投入心力去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意识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保证正确的方向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思想。努力实现在日常的民族团结教育中也可以体现出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以便于充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会从优秀传统文明中汲取营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谦虚学习世界优秀民族文明,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充实我国优秀文化;最后还要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感,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自觉维护我国民族利益和民族团结,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同。

  (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才是提升他们认识、沉淀他们知识的地方,尤其是大学生,校园氛围给予他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各大高校在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这一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必须竭尽全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施,努力响应号召,努力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带动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例如:可以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思想;举办各种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者专题讲座,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思想更深层次的渗透在校园的各个地方,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还要注意的是,注重网络传播的优势,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各种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网站活动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最后,高校应该注重社会实践,在社会范围内增加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特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参观民族博物馆,调研相关民族文化,组织学生去民族聚居地等,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民族团结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保持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的交流。我们要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首先,保持民族团结教育与时俱进就要响应十九大以来的号召,要注重一些涌现的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案例,以其为正面的导向,及时促进民族团结。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不仅多次就民族团结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他还到集中地区,进行实践调查,实地访问。又例如,近年来,共青团和少先队员作为广大青年人的纽带,充分利用节假日和机遇,以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学校辅导、夏令营、红色旅游等。充分发挥团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努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次在学校、家庭、社区各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扎实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和国家政策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各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民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能力。反对分裂意识,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近年来,促进民族团结已成为部分地区建立“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继续发挥家庭在民族团结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各区人员流动数量大,各民族人员流动也大,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镇城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城市安居乐业,所以城区、社区也成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地方。因此要重视社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最后,我们也应该把暴力恐怖案件作为警示,在大学生日常的民族团结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先进的典型事迹,还要引入一些不良的反面教材,时刻警示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深入剖析反面教材,引以为戒,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顺应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潮流,加强团结教育,提高团结意识。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提高分辨错误意识的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坚决与广大中国人民站在同一战线,自觉奋斗,共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韩卿元,李晓峰.浅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J].价值工程,2011,30(31):147-148.

  作者:陈瑞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xuelw/23033.html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师怎样提升创新能力
    下一篇:美术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