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主题、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开发主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开发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关键词:兴趣性 指向性 生活性 可行性 乡土资源

Abstrac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is a on students' direct experience, close to the students' life and social life,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knowledge reflected completely new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how to determine the theme, chang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m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as a teacher, be good at to guide the students from the life found himself interested in, from individual study life, family life, social life or natural life development with the vitality of the subject content, and carry out activities.

Keywords: interest sex life directivity of local resource feasibility

正文: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突破传统的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学习的视角伸向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让他们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精彩,体验生活的律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程,论述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以及一些做法、尝试,仅从个人角度评析,希望于读者有所收获。

一、结合实际,确定研究主题

如何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通过几年的实践探讨,我认为,选题主要应有下述四个原则,即兴趣性原则、指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兴趣性原则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是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可是,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大部分的课程内容是由学科专家、教育家、哲学家、政府人员所编选的。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儿童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编选者却很少从学习者自身兴趣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导致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在这样的境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作为学科课程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

2、指向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真正成为了学生们所关注的焦点,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学生的兴趣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它们之中有许多又是怪诞离奇甚至是荒诞可笑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还不能完全依据于学习者的兴趣,教师还必须对这些活动的主题加以分析、判断和引导,使其对学习者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意义指向和研究价值。

3、生活性原则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如我和学生一起开发的《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在这个大主题下设计了一系列的小主题研究活动,如:《话说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长课外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就是选题是研究者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物质条件等所能承担的。因此,选题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要选择那些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有能力开发的主题。难度过高,会对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无法进行研究;太容易的问题,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二、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1、备课由规范化转变为弹性化

备课一直是教学的常规活动,几个步骤、几个环节以及时间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环环相扣,非常紧凑。这样出台的教案用在课堂上就是程式化的,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发挥。所以,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把备课从规范化中拯救出来,实现规范化向弹性化备课的转变。要求教师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2.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变为向合作探究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时代的生命气息。

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让学生的学习建构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还学生以"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还学生以"空间",提倡课堂教学多元化,达到"多向互动";还学生以"工具",让学生学会学习结构及掌握、运用结构主动、独立学习。

三、挖掘乡土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既无统一教材,也无现成的教法,这也就造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开发更多地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金州农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活生生的虫鱼鸟兽,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花草树木,有千奇百怪的奇山怪石,可谓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充分挖掘这些乡土资源,以此为载体,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精彩的一面,使乡村的景色、乡村的生活、乡村的人文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主体。

1.抚摸乡野风景

连绵的山丘、广袤的田野;袅袅的炊烟,错落无序的小屋;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小鸟流水相和唱……乡野自然景色美,美在朴素、朴实。教师要善于挖掘乡村自然风景资源,组织学生通过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美的熏陶,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 触摸乡村生活

这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状态,但这也是学生不熟悉的生活状态,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学习就是读书、写字。他们太缺少关注原生态的传统乡村生活了。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片空白,我们需要打开这尘封已久的记忆。

于是,很多课题就在师生的努力挖掘下诞生了——"学习制作酸菜、辣白菜""打年糕、裹粽子""生豆芽"等。

3. 体验乡村人文

与田园牧歌式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是乡村浓郁的人文气息,长期以来,依托于乡村生活的人们,以乡土为根基,以乡情为纽带,形成了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着意选择一些能反映乡村人文内涵,并能触发学生心灵的主题组织开展活动,如"家乡地名的来历与传说"; "民情风俗的调查与收集";"左邻右舍" ;"村言俚语收集整理"等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作为新生事物,探究过程必然会充满艰辛,但同时也充满希望与收获。漫步综合实践活动之路,只要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定能领略一番亮丽的风景,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路。

参考文献:

1. 朱芳《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

2. 张伟星《以乡土资源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3. 周志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

教育学论文发表http://www.uuqikan.com/jjxlwfb/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xuelw/2572.html


    上一篇: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之思考
    下一篇:校外教育中公益活动创设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