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的住宅区植物设计已不是简单地提供荫庇和绿意,也是为居住者提供一处身心所托的自然空间,实现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园林 植物造景 空间层次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地块北高南低,高差约4m,周围自然环境优越。园林设计以打造\"新都市田园生活\"社区为主旨,风格自然生态。设计强调居民与环境的互动,重视园林空间的丰富性及人在空间环境中的心理感受。

2 植物造景设计

2.1 种植地形的营造

种植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及高差关系。为了营造良好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在种植设计前,必须对现场地形及周边条件作充分的勘察分析,并作为园林意境的设计依据。园林地形起伏变化应\"就低凿池,就高堆山\"。该项目的植物造景区域可以分为模拟山地区、水景区、微地形区三大主体部分,在竖向设计中,将地块依托原地貌划分为不同的景区。

(1)地块北侧模拟自然山脉 ,增加地形起伏,增强空间错落。在原有地形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种植地形的人工改造,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人工造坡高度近1.5m,辅以高大乔木以营造外陡内缓的山体骨架,增加景观层次,同时起到分割空间、遮挡视线、隔离主活动场地噪音的作用,保证居住空间独立性、私密性。

(2)地块中心区一湖成景 ,自然生态。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园林水景可赏、可游、可戏。与山景不同,湖区处地势开阔,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驳岸的处理抛弃了硬质走边和堆石护坡的传统做法,将挡土的硬质部分设计在水下。视觉上绿地缓延入水,水陆交界处自然流畅,同时也为岸边的水生植物提供更有利的生长空间。碧水映着蓝天,水中、水旁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亦增强了水体的自然美感。

(3)地块由北向南以微地形过渡,营造和缓的居住空间。通过微地形的堆造满足植物种植时自然排水的坡度,做到种植土表面顺畅。造坡高度控制在 0.5~0.8m,利用植物配置丰富造景层次。

该工程园林种植地形设计突出了微地形连绵起伏、自成体系的特点,而非堆置孤坡。这与项目的合理规划是分不开的,规划时考虑到园林要求,将路网管线等布局到地块周边区域,地下车库也布局到水景区域。这为园林微地形连绵设计及空间塑造提供了有利条件,也降低了工程成本。可见规划前期园林专业的介入还是相当必要的。

地形设计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空间层次。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给人产生新奇感,实为园林之骨架。笔者认为地形也应与项目本身特点结合,如项目为高层建筑为主,地形起伏可适当加大,因高层建筑体量、密度较大,园林地形若相对平缓,难免有头重脚轻之嫌;再者古典园林的造园先辈也指出增加空间的分隔层次是\"以小见大\"的有效手法;反之,如项目为多层建筑为主,园林地形以和缓自然,尺度近人为宜。

2.2 植物组团的营造

按一定的构图方式,通过植物高低、大小、错落的组合搭配可以达到分隔空间、创造多层次景观的效果。这比选用硬景元素更加生态,也更符合现在人们对自然的向往。

2.2.1 植物造景的布局及空间关系。园林植物创造景观空间时,不仅要充分地考虑到水平面上的植物景观层次,还考虑其植物林缘线的平面曲折变化,即植物与其背景面的关系(背景面可以是天空也可以是建筑)。同时要注意垂直方向的景观层次,上、中、下层植物搭配合理。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有喜阳或喜阴、耐水湿或耐干旱、喜酸、喜碱以及其他抗性等生态特性的差异,种植设计要尊重植物自身的习性特点。种类选择上尽可能的丰富植物品种,优先考虑乡土树种,以形成自身稳定的生态群落。

植物间的疏密也是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古典画论中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在植物造景中同样适用。说到底就是讲究植物的布局位置,其妙处在于至极的疏密之间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而这种对比使整个空间生动夺目起来。布置单株乔木时,应使它们之间有轻微的重叠,乔木冠径的相互重叠基本上为各植物冠径的 1/4~1/3。排列单株乔木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 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奇数之所以能产生统一的布局,是因为各要素易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反,由于偶数易分割,因而易相互对立。紧接着就要考虑组团之间的关系。各组团植物之间,应如同一组中单株植物之间一样,在视觉上应相互衔接。这样会增加一个布局的统一协调。植物布局的合理不仅影响到造景的美感,同时也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疏林草地+灌木适当点缀\"是最适宜的植物布局模式,小灌木的布局应做到\"外实中空\"。原因如下:一是减少灌木的成片种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可使用的绿地面积。小灌木大面积种植虽在视觉上立竿见影,但并不利于居住者亲近参与,降低了人与景的互动性。二是乔木是成景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中坚要素,减少灌木的成片种植避免了与乔木争夺养分的状况。三是有效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和滋生蚊虫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082.html


上一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新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