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预算职称论文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最后,树立“展望未来的同时从基本活动开始分部编制预算”的理念。以整体企业未来活动作为一个基础,形成一个整体的预算池,再根据各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将预算分解给各个部分。这也就形成了“多劳动者能够收获更多而少劳动者则只能拿较少”的分配方式,合理的减轻了分配不均匀的场景出现。这种预算管理方式跟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也保证公平,提高效率,从整体上减少低质量、收益小的活动,确保企业增值活动的进行。
(二)科学编制预算
企业在编制预算的阶段内,应当参照自身情况,结合市场环境,选取适合自身的编制方法。对于刚起步的企业,市场情况不清,波动较大的企业应当多多使用弹性预算;而对于市场环境能够准确掌握的企业,采用固定预算更加稳妥。此外,还可以从技术水平也就是企业预算水平的层面进行方式的选择,预算水平属于上层的企业可以选择比较先进但稍微复杂一些的预算方法,比如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但预算水平属于下层的企业,则最好从简单方便的预算开始,例如固定预算,如此便不会导致工作的进程受阻。 (三)建立科学预算管理决策体系
建立专门的自上而下能够把控企业宏观战略的预算管理决策机构是提高预算决策科学性全面性的最好方式。预算监管机构可以包含企业内部主要职能部门经理,并由CEO担任部门主管。通过监管机构的协调,使各部门的诉求能够直接的得到反映与交流,可以是各部门之间更好地配合,同时能够令各单位和部门就基础假设达成一致。从源头来讲,必须通过预算监管机构的审核,才能批准一项预算或预测数据。
(四)正确看待预算管理与绩效的关系
预算是一种完整体系的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实际所拥有的物品、实际所拥有的财产和负债及人力等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以便完成企业所制定下的长远目标。预算自身不是最后的目标,预算是为了将实现战略目标而将抽象的过程,数字化、指标化,大部分情况下是当做把公司战略和企业经营情况连接起来的桥梁。预算体系在分配资源的基础上,大量的进行各种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实践而得到的数据,来判定和监督企业内部下属单位或部门的经营绩效状况,从而保证最后能够达到所属企业所预期的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很复杂且变化性极强的一套系统,所以我们可以说只有构建出一套合乎常理、公正的绩效考核系统,才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真正认真的将预算管理目标执行起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五)构建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建立逐级预算控制体系,完善预算反馈制度。预算是一种对于未来经营活动进行的计划与预测,在现实经营活动中必然不可能保证预算百分之百的准确,这就需要当预算出现偏差时,及时反馈以便进行有效的调整。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提高预算方法的科学性,并且通过互联网资源,提高预算编制中所需的资料数量,以便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推荐期刊:《销售与市场》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大型营销专业期刊。秉承“专业性、实战性、权威性、国际性”的办刊理念,及“反映中国营销主流,引领中国营销潮流,见证并推动中国营销进步”的办刊宗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71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