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最新分析论文(2篇)(3)

发布时间:2017-04-12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但宋宇认为,尽管2010年的高基数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且8月环比增幅所反弹,但这一反弹是基于7月份的极低水平,而 8.8%的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仍显著低于约15%的趋势水平,表明8月份实体经济增长依然疲弱。

  “由于去年8月政策放松后,实体经济环比增长强劲,直到今年二季度才有明显减速,因此基数较高,结合目前实体经济环比增长放缓来看,预计实体经济同比增长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放缓。”宋宇说。

  CPI仍处高位不改通胀下行趋势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由于8月底9月初食品价格再度上涨,预计9月CPI仍会保持高位。

  从数据上看,8月份CPI同比从7月的6.5%回落至6.2%,PPI同比从7 月份的7.5%回落至7.3%;CPI月环比升0.3%,PPI月环比涨 0.1%,涨幅皆比前值有所减弱。

  CPI数据还显示,8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3.4%,低于7 月份14.8%的涨幅,已先于非食品价格见顶。

  宋宇表示,8月份CPI同比和环比增幅双双回落,是受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虽然食品价格回落实际发生于7月份,但7月上旬高企的食品价格推高了当月均值,因此看上去食品价格是在8月份才有所回落。

  虽然有迹象显示8月底蔬菜价格出现反弹,9月份的CPI数据可能仍保持高位。但宋宇称:“基于目前总需求增长乏力,我们认为通胀压力有限,同时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同比CPI通胀率将在未来数月中保持下行趋势。”这一判断的主要风险是出现如去年下半年那样的政策过度放松和或出口大幅反弹的情况,但现在看来,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显然都不太高。

  食品价格上涨风险已大为减轻

  一直以来,由于食品价格在CPI中占有超过1/3的权重,而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猪肉在所有肉食中占大头,因而中国的通胀周期总难免表现为“猪周期”,从而掩盖了消费物价的整体面貌。针对这一难题,几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建立中国的核心CPI,以剔除过高的食品价格涨幅对CPI的影响,以更全面的核心CPI为观察标的也更有利于政策选择。

  据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计算,在目前紧张的产能及劳动力市场中,核心CPI已较金融危机前有大幅上升,但也仅是从金融危机前的1-1.5%上升至目前的约2.5%。

  退一步讲,即便观察主导中国CPI走势的猪肉价格,8月份猪肉价格月环比增速仅为1.3%,较7月环比增长7.7%和6月环比增长11%明显回落。其他肉类、蛋、油脂的价格增速也低于7月。

  受当前猪肉/饲料价格比率有利于养猪户,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汪涛预计,未来几个月中,猪肉供给将会增加。随着“猪周期”的进行,预计猪肉价格将在2011年末及2012年初下降,农业生产周期的进行将导致食品价格通胀继续回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8215.html


上一篇:有关国际经济形势方向论文(2篇)
下一篇:贫富差距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