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8-05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和问题,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本文结合《生态文明经济研究》一书,探讨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面对日趋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战略全局高度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根本之道。《生态文明经济研究》一书是由廖福霖等著作的一本研究生态文明经济体系的论著,全书研究内容既契合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也关注了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全书共包含18个主要章节,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包括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历史意义、民族意义和国际意义。同时剖析了学界以及实业界中对生态文明的片面认知和错误论断,帮助我们全面科学地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第三章和第四章阐明了生态文明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创新经济、体验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并强调了生态文明经济下多种经济类型的协同发展。第五章到第八章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经济下的创新经济、体验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第九章重点阐述了城市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建议。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重点阐述了我国企业发展生态文明经济的重要意义、核心目标、生产基础、支撑力以及保障机制。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主要从生态文明经济的视角下重新审视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并总结了生态文明经济建设就是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和最优化的基本规律。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强调了生态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对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途径和对策建议。第十六章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不足。第十七章介绍了我国闽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与合作。第十八章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目的。所谓协调,其根本内涵就是和谐与一致,强调组成要素的有序、有机配合。协调是任何复杂系统和事物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国家系统要持续发展,也需要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仍然存在不协调、不统一等多方面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资源枯竭,特别是水资源危机严重。资源枯竭是我国面临的比较严峻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们开发利用了大量新型资源,有效地缓解了资源枯竭危机,但是涉及我们生存和发展根本的水资源却不可能再有替代产品了。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水资源总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不平衡,我国现阶段有16省市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江苏6省份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根据水利部发布的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存在供水不足问题,还有100座城市严重缺水。在我国46个重点城市中,有近一半水质较差。然而,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境下,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仍十分严重。首先表现在地表水质污染严重,总体来看我国七大河系主要河段中符合一类和二类标准水质的仅占32.2%左右,而符合三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比28.9%,属于四类和五类水质的占比为38.9%。这说明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由于过度地排放农业工业废水,也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根据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50%地区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其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文明。水资源危机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恶化。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无节制地排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气、废物,导致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趋严重。其中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大气污染、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其中,因水土流失,我国每年损失的土壤量就达到了50多亿吨,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面积达到了4000万亩,潜在的农业生产价值损失巨大。

  在环境污染方面,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水污染之外,空气污染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烟尘以及工业粉尘都达到了千万吨级以上。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难以达到我国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47个重点城市中,仅有30%的城市达到了二级大气质量标准。除此之外,我国工业垃圾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公害处理率也极低。在我国每年生产的8.2亿吨工业固体垃圾中,仅有46%被综合利用,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量也仅为10%。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濒危动植物数量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攀升,猎杀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恶化加剧了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协调、不统一。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结合《生态文明经济研究》一书中关于该问题的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构建协调的经济、环境关系,需要政府从发展理念层面进行革新,生态文明建设即体现了党中央的科学发展理念。未来,必须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层面全力贯彻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2)建立环境保护责任终身制,依法构建环境污染追责制。环境保护责任终身制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建立与之配套的公职人员考评、晋升、追责体系,明确环境保护责任人,强化分工,重视追责。一旦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加大追责力度。以此建立严肃、透明和高效的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追究体系和制度保障。(3)在经济和产业层面,则需要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严苛的产业和市场准入制度,防止环保不达标企业进入市场。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税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鼓励、引导和倒逼企业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降低污染物排放。(4)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我国环境污染的刑法量刑,增加经济处罚力度,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震慑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5)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我国政府应尝试运用多元环境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通过绿色消费驱动绿色技术创新。此外,还要积极培育和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环保产业消化和吸收我国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6)提高环保准入标准,加强国际合作。由于发达国家往往建立了较严苛的环境规章制度,导致大量的高污染产业和企业向我国转移,部分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考虑,提高对这些产业的环保容忍度,加剧了本地环境污染程度。因此我国应适当提高环保准入标准,避免成为国际污染企业的避难所。(7)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必然需要全民参与,因此我国需要深入开展涵盖不同教育阶段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其次要加强政府、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建立全民参与的环保监督机制。2019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志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出了经典论断和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生态经济体系,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之道。

  作者:王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21948.html


    上一篇:外汇管理领域绩效审计
    下一篇:歌舞娱乐场所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