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探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金融: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1.利率将会升高。利率市场化后将导致利率的提高,增加企业成本。长期以来,中国的官方利率被低估,长期背离市场的实际水平。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较大贷款需求会使利率存在巨大上涨压力。同时,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国家的利率上升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报告称,研究人员对已经完成利率市场化的二十个国家的分析表明, 这二十个国家中有十五个国家的名义利率出现上升。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十八个统计资料完整的国家中, 只有波兰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实际利率剧烈下降, 而在其余的十七个国家中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利率的较大提高将会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由于中小企业风险高,其获得的贷款利率也会较高,致使其融资成本加大甚至丧失信贷融资的机会,最后可能引致中小企业放弃预定的收益较好的投资项目,影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2.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将限制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其不用像上市公司一样定期提供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存在较大风险,为了能提高其贷款回收率,这样就影响着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四、消除融资约束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内将很可能成为经济中的一种事实。消除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最重要的是要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们提供的对策也旨在解除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去消除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中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现象大大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影响银行的正常信贷。信用评估机构可通过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历史资料,向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用评估和查询服务。信用评估机构是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在金融系统中,信用评估机构的建立可以使获得信息的放款人避免向还款不及时或可能破产的高风险借款人提供融资。这样,逐步形成包括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在内的,跨越部门、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发布、查询、共享的社会化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缓解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其衍生的交易成本而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较大融资约束。

  2.政府应在克服这一市场失灵发挥积极作用。金融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市场失灵使资源不能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达到最优配置。政府的货币金融监管机构,即中央银行,应在保障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补贴、信贷担保或由中央银行借助道义劝说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向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贷款。此外,政府还应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加大政策扶持,如政府可以直接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运用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

  3.发挥贷款担保机构的作用。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抵押品匮乏问题。根据中国实际国情,贷款担保机构可以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担保共同体,当然也可以由政府出资设立永久性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为担保共同体提供再保险业务和资金支持。另外,政府还要对以创新的方式开拓各种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抵押品给予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充当中介,由其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从而为银行转移风险提供了出路,形成了一种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信用担保机构由于其专门从事信用调查和分析工作,既能更好地发挥专业化、标准化的优势,降低信息搜集成本,还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地企业的情况,能较好地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降低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4.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实践证明,大型金融机构更喜欢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提供服务,而即使设有面向中小企业服务部门,往往也起不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相反,设在中小企业所在地的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和经营状况更加了解,其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比大型金融机构更为强烈。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能较好的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好地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刘秀菲.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72-74.

  朱海燕.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其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4,(9):24-27.

  胡维熊.利率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18-348.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5-145.

  郭宗曦,张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J].前言,2008,(9):41-43.

  陈杨.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教学服务站,2006.

  仲德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24-2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ronglw/1109.html


上一篇:从“两房”发展史看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
下一篇:关于新疆利用国外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