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可以发表论文的网站关于债权申请协议公证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1-07   |  所属分类:金融: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债权申请作为能够快速激活经济交往、促进市场经济发育的快捷方式之一,已越来越受到被“三角债”困扰的经营者的青睐;随之而来要求办理债权申请公证也越来越多。而债权产生的多样性、复杂性致使办理债权申请公证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办理好债权申请公证;怎样发挥公证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沟通、公正、监督”作用;如何有效防范公证风险,是当前公证工作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可以发表论文的网站,债权申请,协议公证,公证风险

  一、债的产生

  生活中的债有多种含义,而法律意义上的债却有其特定的范围。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债的发生总的来说有合意之债和法定之债之分。在各国立法上,可发生债的法律事实主要有:合同、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及其他原因。如因遗赠,会在受赠人与遗嘱执行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因缔约过失,会在缔约当事人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等。

  根据债的不同划分标准,债又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如按照债的主体特征不同来划分,债可分为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以及财务之债与劳务之债等等。

  由于债的发生有其法律上的特定性以及债的形式的多样性,致使债权申请的内容和法律效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办理债权申请公证时,应特别注意对债权发生的依据、申请的内容以及协议当事人资格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地审查,确保办证质量和办证效果,有效防范风险,更好地发挥公证在加速商品的流转、稳定经济交易秩序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二、债权申请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债权的申请是指债权享有人通过与受让人(第三人)协商一致,将自己依法享有的债权全部或部分地申请给受让人(第三人)的行为。债权申请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一是债权申请的主体是债权人(又称让与人,包括单位和个人)和受让人(第三人),按现有法律规定,债务人不是也不可能是权利申请的当事人。对于债权人、受让人及债务人所达成的债权申请协议,从实质上来说,债务人只是新协议的当事人,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债权申请的当事人。因为债务人对债权的申请不享有权利,只承担义务。

  二是债权申请是权利人申请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即债权人所享有的债权,必须是合法取得的 。若是以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取得或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所取得的权利,即使是申请了,也不具有法律效力。如赌债债权的申请即属此类。

  三是债权的申请是一种处分行为,是债权人将自己享有的权利的部分或全部申请给第三人的行为。因此让与人对债权必须具有一定或全部的处分权限和处分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第七十九条之规定,债权人可将自己享有债权的一部分或全部申请给第三人,法律禁止的除外。

  四是第三人在取得债权后,可享有与此有关的从权利。按照《合同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债权人申请的权利,受让人拥有该权利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五是债权让与具有无因性。债权让与是基于各种各样原因而产生的,但不论其原因为何以及是否有效,对于债权让与协议的效力并无直接影响。这种无因性的目的在于保障债权流转的安全性,以及善意受让人的利益。

  六是债权让与具有非要式性。债权人与第三人就让与债权意思表示一致,债权让与协议即告成立,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除外,无须特别的协议形式,债权让与协议是否作成书面形式均不影响其效力。至于对已作成债权证书的债权进行让与,虽需交付债权证书,但该行为属于履行附随义务,而非债权让与的成立要件。

  三、办理债权申请协议公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般来讲,只要债权人申请权利的协议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不违反社会公德和当事人的约定,均是合法有效的。公证处即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其签订的债权申请协议予以公证。但法律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和保护让与方与受让方的权益出发,对债权的申请作了一些禁止性或限制性规定,这在办理债权申请协议公证时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第一,在受理当事人申办债权申请协议公证事项时,要严格按照《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规定的办证程序,并从以下几方面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明和材料。

  一是对双方主体资格的审查。主要是审查双方是否具有行为能力,让与人是否具有申请债权的权限。如果让与人无处分权,却进行了债权的申请,那么即使受让人是善意取得该债权,也不发生权利申请的法律效应;代理人代为办理的,还应审查其代理资格和权限是否有效。

  二是要审查让与人申请的债权是否合法、有效。主要是审查让与人提供的产生债权的根据,如原合同、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是否真实、合法,申请的债权是否有效。

  三是要审查双方签订债权申请协议时是否完全自愿,是否有欺诈或受胁迫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ronglw/8839.html


上一篇:安徽省讲师认定的论文基本条件实现汽车金融证券化
下一篇: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金融数学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