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互联网经济下供给侧改革价值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8   |  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因此,需求是供給侧改革的灯塔。互联网+经济是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升级。互联网经济时代,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成为趋势,人们需求的聚焦点正从物质价值向精神价值转移。互联网技术为供给侧改革获取需求信息提供了有效率的工具。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了供给侧只有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其生产的价值。要做到这点,供给侧需要“为了最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指引。

电子世界

  《电子世界》杂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全方位推崇E时代大众电子科学意识,传播电子与信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不仅包括各电子领域专家学者、各大专院校师生、研究机构资深人士,还有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及电子行业的企业家,因其学术性、权威性、系统性、前瞻性而广受业界人士关注。

  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深化市场经济发展、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关于供给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结构、技术、制度等几个方面。中央意识到供给侧改革还必须从思想根源上入手,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在价值观层面对市场本质的深刻解读——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驱动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是需求。因此,以广大人民的需求为指引进行供给侧改革,改革才不会偏离方向。

  1.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精神价值

  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包含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物质价值是产品或服务的物理属性所展现出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它对消费者的效用是物质层面的。精神价值是产品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超越了物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对消费者的效用是意识层面的。物理属性的稳定性决定了产品或服务的物质价值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其物质价值的增值空间有限。但其包含的精神价值却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增加了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取的效用水平,因此,产品或服务的精神价值增值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企业从精神价值入手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其价值增值的潜力具有无限可能,这正是以文化来引领经济发展的理论本质所在。

  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精神价值,追求个性化、体验式消费就是突出的体现。消费需求的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基础:一是工业经济在全球范围的高速发展,使得当前工业经济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人们对于产品或服务的物质性方面的需求。因此,人们有条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二是互联网所构造的虚拟空间使无数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空间集聚,加上没有时空约束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这些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空前的市场规模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消费选择空间及独特的参与式消费体验。

  2.供给侧问题的核心是供给方没有真正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

  供给没有反映真实的需求,就会导致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矛盾。从资源的角度来讲,给社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的供给侧问题主要集中在供过于求。因为这种供给不仅没有实现生产的目的,而且还造成了稀缺资源的极大浪费。就互联网经济而言,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的供过于求正是由于供给侧对市场需求的这种动态变化把握不足所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主观上的,供给侧对于消费者价值诉求的动态变化特征把握不准,尤其对于消费者精神价值方面的诉求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二是客观上的,供给侧获取消费者精神价值诉求的信息成本较高。

  人们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但其演化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心理学将人的需求分为本能、情感、社会认知、自我实现等多个层次,因此,理性人在进行消费的时候,自然希望多个层次的需求都能获得最大化的满足,这是强调在生产产品或服务时将物质性价值与精神性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基础。根据前面的分析,互联网经济时代,人们消费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精神价值,注重个性化、体验式消费。当前,那些仍然单纯追求规模化、同质性竞争的企业,就是主观上对于市场需求动态变化重视不足的突出表现。

  相对于消费者精神性方面的价值诉求,供给者对其物质性方面的价值诉求更容易把握一些。因为对人来讲,生存是第一位的,其他非生存性的需求都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之上。生存性需求在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相对较小,而非生存性需求在个体间所表现出的差异却非常大。生存性需求主要表现在人对于物质性价值的诉求上,而非生存性需求则主要表现在人对于精神性价值的诉求。因此,相比较消费者的物质价值诉求上,供给者要把握其精神价值的诉求,就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尤其在互联网经济之前,获取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信息的成本更高。当前,没有有效实施“互联网+”的企业就会在掌握客户需求信息上存在成本劣势。

  3.“为了最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生产”是市场经济下理性生产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交换经济。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保尔?萨缪尔森-罗纳德?琼斯、赫克歇尔-俄林、保罗?克鲁克曼,经济学家们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规模经济等多个视角对于人类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好处给予了深刻的揭示——专业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交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多样化消费的需求。

  满足个人物质及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及服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取:一是自给自足;二是通过专业化生产与交换。然而,受时间的约束,单个人如果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则其在每一种产品上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只能获取有限的增长空间,此外,单个人生产的产品种类数也不可能无限增加。因此,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个人能够消费的产品数量及种类将会大大受限。

  专业化生产可以将个人从多产品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一种产品、甚至一个产品生产的某一个环节的劳动。当分散的时间被集中在一个细小的领域,个人自然就会在该领域积累比原来更多倍的经验,从而更容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专业化生产者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新,尤其是工具创新(或新工具的发明),这将促使专业化生产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专业化生产引致新的问题,即:个人只有通过与其他专业化生产者进行交换才能消费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

  专业化决策的过程是个人行为,而分工和交换是个体决策之间的社会化博弈过程,专业化、分工与交换本质上是人类通过协作实现共赢的一个伟大创举。以科斯、威廉姆森、诺斯、张五常、哈特等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性学者们从交易成本的视角,深刻剖析了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专业化协作方式所具有的潜在共赢效率会面临专用性资产及人的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等问题的约束。其中,道德危机和逆向选择是导致交易成本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守承诺或保证人们信守承诺对于节约交易成本、实现协作共赢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个人消费的各种产品或服务都是通过交换获得的。市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个人要交换到他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服务,首先需要提供能够满足他人根本诉求的产品或服务,然后,用货币换取自己需要的他人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由此,个人生产出的产品越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诉求,其获得的可用于交换的货币就会越多,用以交换到更多、更广泛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就越强,从而就能更好地满足自己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

  综上,市场经济中,主张“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生产,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信守承诺”,它不是宣扬“主义”的口号,而是市场经济下保证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和谐一致的客观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给侧改革不单是企业或政府等某一个团体的事情,实际上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只有每一个人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为了最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深层次涵义,才能保证其有足够的激励去供给能增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产品或服务。

  参考文献:

  [1] C·K·Praharad ,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2] G·Gereffi,R aphael Kaplinsky. The value of value chains [J]. IDS Bulletin, 2001.

  [3] J·H umphrey ,H·Schmitz. Governance in global value chains [J]. IDS Bulletin, 2001.

  [4] B·Kogut. 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 Sloan Management R eview, 1985.

  [5] 池仁勇,邵小芬,吳宝.全球价值链治理、驱动力和创新理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 28(3):24- 30.

  [6] (美)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孙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 李海舰,聂辉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2):5- 14.

  [8] 李海舰,聂辉华. 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4(8):26- 35.

  [9] 李海舰,郭树民. 企业市场化研究:基于案例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8(8):120- 131.

  [10] 李海舰,魏恒. 新型产业组织分析范式构建研究——从SCP到DIM[J].中国工业经济, 2007(7):29- 39.

  [11] 罗珉. 大型企业的模块化:内容、意义与方法[J]. 中国工业经济,2005(3):68- 75.

  [12] 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4):83.

  [13] 张辉.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4(5):38- 46.

  [14] 陈小勇.基于全球价值网络的企业行为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2):144-15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suanjiwangluolw/19991.html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的不足与完善
    下一篇:怎样利用网络资源辅助科学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