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计算机网络: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互联网这一智能化、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虚拟化的高科技媒介已进入千家万户。信息容量巨大,交流开放自由,查询方便快捷,为我们开辟了学习交流、休闲娱乐、涉猎信息的新天地,也为我们足不出户放眼全球,了解"外面的世界"提供了方便。网络因其"智能化"特征,使得"网民"呈知识化、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成为网民的主力军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但是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严重摧残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7月21日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10300万。年龄在24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所有网民的53.5%,是网民的主体。

一、网络主要不良信息

网络不良信息主要包括三类信息污染:黑色污染、黄色污染和灰色污染。

(一)黑色污染

它主要表现为信息渗透,既发达国家利用其信息优势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价值观念的行为,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政治渗透和价值观的推销。他们在网络中大肆宣传西方的社会文化和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妄图使网民特别是思维活跃而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网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异化。

(二)黄色污染

1. 网络色情:是指在网络上以性或人体裸露为主要祈求的信息。其目的在于挑逗引发使用者的性欲,表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漫画、声音、图片、影像等。网络上的色情信息几乎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大多数黄色网站中小学生可以随意进入。由此可见,淫秽色情信息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的"精神污染",严重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 网络暴力:通过枪战、暗杀、绑架、帮派行会等方式表现出来。有关统计在网络上流动的非教育信息,70%涉及到暴力。很多大型的网络游戏及相关网站存在暴力内容,青少年如果大量地接触这类游戏和网站,他会对游戏中的暴力场面和暴力行为习以为常,觉得打人、杀人如家常便饭,不必大惊小怪。这就容易产生误导,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就会用暴力手段解决。

(三)灰色污染

在网络环境中有些商业网站惟利是图。聊天室里面充斥着格调阴暗、思想庸俗、情绪消极的无聊对话,聊天室的名称和个人呢称不堪入耳,网络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匿名交流,为这些不善于社交、性格内向的人提供了一种袒露个人隐私和宣泄情感的方式。

二、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一)妨碍青少年生理的健康发展

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坐于电脑前,会令他们腰肌受损,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且身体长期受到电磁射线的辐射,影响健康。目前1次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青少年占40.8%。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留恋往返于五彩斑斓的网络虚拟世界中,对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有破坏作用。目前因为上网而感到很累、视力下降、爱睡觉的人占43.6%。

(二)容易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

含有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容易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求知欲望强烈,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但由于起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基本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自制能力强,易受诱惑,并有意地进行模仿。近几年青少年强奸、伤害等犯罪的增加,与网络上的大肆传播不无关系。

(三)使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症"

"网络成瘾症"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患者年龄介于15-45岁之间,青少年患病比例远远高于成年人。心理医学专家对"网络成瘾症"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失控,而且随着兴趣的增强欲罢不能。医学专家介绍,"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有人把网络成瘾归因为精神障碍的子类型,大多数的使用者是年轻学生,大多数使用者有强迫症。经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有显著的不能控制的抑郁表现,并且花大量时间在网上。

(四)导致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在网络世界里,人人可以信口开河,人人可以撒谎而不必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这种默许会在无形中助长这些孩子们撒谎的勇气和胆量,久而久之,在他们的观念里,会觉得撒谎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引发的实际结果则是在行为上的体现,即在现实生活中也对周围的人撒谎。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社会。现在我们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机制,除了政治、经济体制、法律、改革与规范外,诚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五)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倾向和犯罪行为

虽然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虚拟的世界,但虚拟的互联网却可以带给青少年实实在在的伤害法律。专家指出,继父母离异、海洛因、电子游戏等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后,互联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是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对策

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家中,学校,网吧。因此,要消除不良信息的泛滥,对上述三者的关注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在网络管理、网络技术和网络立法等方面来制定防止和消除不良信息的对策。

(一)国家的职责

1. 加强网上思想文化建设,建立红色网站

网上西方文化的入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要通过信息网络向全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互联网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冲突与整合的世界,青少年在互联网上可以感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可以享受到人类文明所创造出的各种优秀成果。我们既要向青少年提供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利用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还要增强青少年的"免疫力",消解网络上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针对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望,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功能,建设青少年网站。让青少年通过网络接触了解这一时期他们所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恋爱问题、心理问题、对性的认识、人际交往等。开设有关这样的栏目、主页或专题讨论。引导青少年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在网上设立真正能展示中国文化精髓的主页,表达一些对人生问题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观点。这样才吸引青少年网民来进行访问。目前国内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还非常少,应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应尽快建立并完善一批真正适合青少年的网站,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空间。

2. 在技术上提高网络防控的能力

扫除互联网上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青少年的一项重大任务。"过滤技术"(filtering technology)是国外父母用来有效地将与色情有关的网站或搜寻的关键字自动封锁,使青少年不能进入的一项技术。英国已经宣布将用"防火墙"技术,全面推广色情内容过滤卡。加拿大政府也有类似的措施要求家长在自家的多媒体加挂v型色情过滤卡。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也成功地开发了"五行卫士"等防毒软件,为青少年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应该大力研究开发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及产品,通过技术屏障和过滤,防止对青少年危害极大的网络色情、赌博、暴力等有害信息及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的侵入,全方位地为青少年网上健康之行护航。公安机关应加强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网络安全;在民间也要成立控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民间公益性团体,协助政府更有效地遏制网络犯罪。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创造一片绿色的网络空间。

3. 加强网络立法

目前我们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机制,对网上信息的生产、信息的监督、信息的预警、违规的处理等缺少办法,特别是对些垃圾信息"打擦边球"的信息和间接渠道出现的国外非健康的网站信息,更感到束手无策。要全面整治网络不良信息,政府必须担负起统筹决策、宏观管理的职责,加强其监督和管理功能建立网警队伍,对互联网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而在现行法制上对贩卖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网络领域的犯罪行为缺乏惩戒力度。虽然我国新《刑法》在第285-287条对有关犯罪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表述的内容还不周严和缺乏可操作性,这样即使全社会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缺乏依据,又给司法工作带来极大的不方便。近期,针对当前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用网络传播病毒,色情等有害信息,大规模发送垃圾邮件及网络短信定制"陷阱"等信息安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应加快出台相关管理法规。

4. 建立一支优秀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

目前,许多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的教育功能缺乏应有的敏感,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因此,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知识领域宽广,教育方法得当,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要用正确的理论和高科技知识武装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形成与时俱进的网络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二)学校的职责

1. 学校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具有多样性、反映在青少年身上各有不同。有些思想问题靠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责任教育是不够的,还需强化网络法制教育。"涉网立法"就是以法律为武器,阻止网上的各种损人利己行为,使用国家强制力威慑、打击网上犯罪分子和各种非法的网上行为。教育广大学生认真守法,增强网上法制观念,做执行网上法律的模范,保证网络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序健康地发展。让他们明白在网络世界中,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非法的,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2. 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在德育课中补充进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此为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责任,但应以学校为主,因为对多数青少年而言,老师的权威高于家长,尤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典型。学校应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进行网络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修养,增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观念。

3.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要充分发挥社区等基层组织作用,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道德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样在他们面对网络问题时,也就能很好把握,游刃有余。

4. 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青少年解决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加强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和思考力的训练,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针对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学校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热线,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新一代的青少年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社会交往往往是很顺利,就容易封闭自己,到网络上寻求精神依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引导青少年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真挚的友谊。

(三)家庭的职责

1. 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很多父母感到陌生、吃力,甚至还有些畏难和恐惧。因为不了解电脑和网络,作为家长,必须掌握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家长要在繁忙的工作、家务中,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掌握网络技能。只有家长自身具备了上网知识和上网经验,才能与孩子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孩子交流,教育才有说服力。家长自己上网时,要公开、透明、坚决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最好能够跟孩子一起上网。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疏导工作,才能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的网站,才能掌握孩子的网上心理及动向,在网络方面,要成为孩子的楷模。

2. 加强指导和监督,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家长既不能任其遨游、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完全禁止,在一定控制和监督下应允许孩子适当上网,但应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可以在家用电脑上装一套合适的防黄、扫黄软件,建立起一道"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平时多了解孩子常访问的网站情况,辨别安全网站与不良网站,多收集优良网址,花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讨论,用成年人的经验帮助孩子离开网上垃圾。应让孩子有足够的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通过健康、有益的社会交往,丰富现实生活,使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生活。孩子遭遇挫折时,应给予关怀和帮助,而不是让孩子到网上去寻求安慰。

网络时代的父母不可能再是全知全能的权威,只有放下架子,与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才能对孩子的网上行为作出正确地引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1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R]. http: //tech. tom. com/1126/3391/2005721-234179. html.

[2]檀传宝. 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赵水忠. 数字化侵害——中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suanjiwangluolw/2317.html


    上一篇:居住区配网规划及设计案例分析
    下一篇:网络工程师论文发表范文简述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