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钢顶管穿越磁悬浮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2)
③安装主顶设备,先将它们大致安放就位,在测量人员的监测下精确安装调试。
④吊放顶管掘进机,接通电源、液压系统进行入洞前的调试。
2.4.4 顶进
本工程采用大刀盘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顶进分为初始顶进和正常顶进两个阶段,掘进机从顶进开始到第一节管子接上并与掘进机连接好之前的顶进称为初始顶进,在此之后的顶进称为正常顶进。
初始顶进阶段不可以进行纠偏,要始终注意观察掘进机与基坑导轨的接触情况是否正常,还要注意观察倾斜仪显示数据有无大的变化,如果不正常或有大的变化,必须停止顶进,经原因分析后,在决定是否顶进。
在正常顶进中,当任何一只土压表达到控制土压力的上限(或下限),应视为土压力达到了上限(或下限),当任何一只土压力表所显示力大于掘进机所处土层的压力下限时,应打开螺旋输送机排土,当土斗车盛满后,把螺旋输送机关掉。在顶进过程中,操作者应始终注意观察各电流表及电压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应通过改变推进速度、推土速度使土体压力始终控制在上下限之内。
2.4.5主要施工技术参数的控制
我单位在以往的顶管工程中,成功穿越运营中的铁路、高架桥等,根据我单位积累的施工经验,顶管施工中对周围环境和穿越构筑物隆沉变形有明显影响的是:正面水土压力、顶管推进速度、顶管姿态等。
2.5穿越后期施工措施
为减小通过后地面沉降,两个顶管机头穿越磁悬浮轨道41m后即进入顶管接收井。顶管施工结束以后,对于穿越磁悬浮地段及时用迟凝泥浆置换原有的触变浆液。根据穿越段磁悬浮墩台的具体情况,布置跟踪注浆孔,一旦墩台沉降超过报警值,立即进行双液快凝注浆,及时填充土体而产生的缝隙,从而阻止了变形向外护散,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起到保护作用。
施工结束后,磁悬浮轨道仍存在一个后期沉降的问题。我们将重视这个问题,顶管穿越后,对磁悬浮继续进行跟踪监测,施工监测将持续到顶进施工后1~2个月,并做好后期注浆加固,直到沉降基本稳定为止。
3. 风险预案及组织管理
3.1风险分析
本工程管道分别从磁浮的两跨(PO100墩台~PO101墩台、PO101墩台~PO102墩台)内穿越。管道离桩承台最近为4.5m;离桩最小净距为3.00m。
上海的磁悬浮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有着深刻的政治影响。为了不影响磁悬浮的正常运营,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保证穿越段墩台的稳定,确保其的正常使用。
3.2 应急抢险物资
根据顶管施工的具体特点,在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足够的设备(如压浆泵、电焊机、排污泵、空压机等)和材料(水泥、聚氨酯、黄沙、石子、海绵等),一旦发生意外,可在第一时间投入工作。
3.3针对具体风险点应急措施
3.1.1穿越时的应急措施
①对于磁悬浮墩台而言,差异沉降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差异沉降较大时会同磁悬浮运营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对墩台进行加固;
②在顶管穿越磁悬浮的过程中出现沉降超标现象及时会同磁悬浮运营管理部门做好预防措施;
③磁悬浮沉降接近警戒值时增加监测频率以指导顶管顶进施工;
④由于穿越施工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风险,对于有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措施:
a. 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做到精心施工。
b.配备足够的机动设备,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在第一时间投入工作。
c. 组织专门人员进行24小时现场监控。
d.配备足够的值班维修人员,及时处理顶管设备的故障,确保顶管推进顺利进行。
3.1.2穿越后的应急措施
待顶管穿越后,必须对磁悬浮继续进行跟踪监测直至其变形趋于稳定。同时根据监测报表在管道内对该区域进行管道内注浆,如若发现磁悬浮后期沉降通过管道内注浆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可以考虑采取进行地面加固措施,如分层注浆等。
4. 结论
通过周密部署、严格施工,此次穿越施工从2009年12月9日至2009年12月16日(包括模拟试验时间)实际用时23天结束,顶管穿越期间,磁悬浮保持正常运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xielw/3229.html

